衛福部屏東醫院大直腸肛門外科楊博翔醫師2025.4/23腹部[切口疝氣]剖析@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美蘭/2025.04.23.屏東報導】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大直腸肛門外科楊博翔醫師2025.4/23剖析「切口腹部疝氣」講座分享,79歲的辜先生30年前因為腹膜炎接受傳統腹部手術後,腹部留下約25公分的疤痕,最近發現傷口上方偶爾會凸起,咳嗽或腹部用力的時候特別明顯,外觀上覺得肚子凸起不好看,也會覺得腹部不適。因此至【屏東醫院】大直腸肛門外科門診就診。經醫師診察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這是一個大小約2公分左右的切口疝氣。經討論後,他接受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IPOM),腹部僅4個約1公分大小的傷口,搭配防沾黏人工網膜及可吸收式螺旋固定器的方式,將人工網膜完整的覆蓋在腹壁缺口下方,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行走,搭配止痛藥幾乎感受不到傷口疼痛,第三天即可出院,之後門診追蹤兩個月沒有復發。
衛福部【屏東醫院】大直腸肛門外科楊博翔醫師表示,[腹部切口疝氣]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這種情況會導致腹壁的弱點處出現突出,形成疝氣囊。手術時腹壁的縫合不確實或手術切口過大,會導致術後切口疝氣發生率增高;而術後感染也會延長癒合時間,導致腹壁肌肉的結構未能恢復正常,形成疝氣的風險增加。另外,超重或肥胖會對腹部施加額外的壓力,增加腹壁裂開的風險,從而導致疝氣的形成;以及術後未遵循醫生指示過早進行劇烈活動,或用力(如舉重、咳嗽等)也容易使腹部受力過大,增加疝氣風險。
【屏東醫院】楊博翔醫師說明,[腹部切口疝氣]最常見的症狀,為腹部手術後的疤痕處出現突起所造成的腫脹或脹氣;彎腰、提重物、咳嗽等,腹部感覺到疼痛或不適;疝氣內的腸道部分被壓迫或被卡住,可能會導致腸阻塞,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需要立即就醫處理。疝氣範圍變大:疝氣可能隨著時間會逐漸增大,尤其是在患者進行過度活動或未能妥善處理時。
【屏東醫院】楊博翔醫師提及,對於大多數[腹部切口疝氣]患者,手術修補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較小的疝氣,可採以傳統手術修補,通過切開疝氣部位並將突出部分推回腹腔,然後利用縫線縫合腹壁,防止疝氣復發。較大的疝氣,可能需要使用合成網膜(如聚丙烯網膜)來加強修補效果,置放於體內的人工網膜會與周邊組織結合纖維化而形成新的一層強韌結構。缺點是這種手術方式因為網膜需要覆蓋疝氣缺口邊緣五公分,以2公分的腹壁缺損為例,傳統手術可能需要7-8公分的傷口去暴露整個腹壁缺損跟預留固定網膜的位置,因此即使是小小的切口疝氣也需要較大的傷口。患者也可採腹腔鏡微創手術,這種手術方法使用數個腹部的小切口,通過腹腔鏡器械進行操作將網膜置放在疝氣缺口表面,對患者的創傷較小,復原的時間也較短。缺點是需要用到特殊的防沾黏網膜,目前健保並未給付,病患必需採自費方式使用。當然對於症狀較輕微的疝氣,或是年邁且心肺機能不適合進行手術的病患,醫生也會建議觀察並定期檢查,但若症狀惡化或出現併發症,則需要進行手術。
【屏東醫院】楊博翔醫師呼籲,雖然[腹部切口疝氣]無法完全預防,但避免術後避免過早提重物或劇烈活動、保持適當的體重,讓腹壁不會承受過大壓力,術後定期回診復查。[腹部切口疝氣]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若能及早發現、適當治療和預防措施,大多數患者可以順利康復。建議患者在術後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有任何不適或異常,應儘速回門診檢查。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http://www.pntn.mohw.gov.tw/
「衛福部屏東醫院FB」https://www.facebook.com/pntnhospital
屏東縣屏東市自由路270號(08)7363011~5
掛號專線(08)737-7452/(08)736-3011轉9
語音掛號(08)736-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