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2018三仙台元旦迎曙光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10.台東報導】

 中央氣象局天文台預報2018年臺灣第一道曙光,將於1/1清晨5點15分12.1秒出現在臺東縣成功鎮三仙台東方,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東管處)邀請金曲歌手昊恩及在地表演團體陪伴大家一起迎接2018年第一道曙光。

 東管處洪東濤處長表示,「三仙台迎曙光」今年邁入第19年,活動從3:30開始即規劃有「Line好友、拿好禮」遊客於現場加入Line群組送限量運動夜光手環;「好運旺旺來摸獎」凡活動當日入場遊客皆可領取好運旺旺來摸彩券,除有立榮航空贊助優質好禮外,還有機會抽中Apple iPad大獎;憑最近一期發票1張即可兌換限量曙光明信片,現場所得發票將全數捐予台東家扶中心。另外為讓年輕人展現樂舞才華活絡現場氣氛,事先報名即可在暖場期間登上「素人夢想舞台」,許多好康、好禮要在冷呼呼的天氣裏溫暖遊客,一起歡度曙光好時光。

 東管處為響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世界會議」,於迎完曙光後,更引領遊客一起來三仙台島動手淨灘,期為下一代留下潔淨的地球。而在這一年復始的時刻,遊客只要越過八拱橋來到三仙亭,寫下代表不同意義的祈福卡,朝著日出的方向祈求神靈保佑並將祈福卡隨身攜帶,在仙跡烙印的三仙台島許下願望將特別的顯靈,包你一整年好運幸福連連。

 洪東濤處長提及,因三仙台活動現場停車空間有限,東管處特提供優惠付費往返接駁車,自2:30起共4班次,自台東轉運站發車,途經小野柳站直達三仙台,單程50元/人;另成功鎮內亦提供免費巡迴接駁車,自3:20起每15分鐘一班,自駕遊客可將車輛停至成功鎮內,轉搭接駁車進入活動現場。相關活動訊息請上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查詢。

■臺東縣成功鎮三仙台遊憩區(臺東縣成功鎮基翬路74號)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s://www.eastcoast-nsa.gov.tw

2018三仙台元旦迎曙光http://www.arrt1995.url.tw/2018sunrise

全國29座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成果發表呈現豐沛在地學能量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8.台北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原文發中心)為了持續推廣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29館活化營運與專業升級,委由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執行團隊)策劃執行12/8在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凱達格蘭文化館舉行「106年度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活化營運及專業升級計畫成果發表暨記者會」,除了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出席外,另有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陳誼誠主委、桃園市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陳正雄副局長、屏東縣來義鄉公所竇望義鄉長、屏東縣三地門鄉歸曉惠鄉長、臺東縣海端鄉公所余忠義鄉長、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伍麗華處長等全國29座原民館之主管機關首長現場力挺,此外,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吳秀慈館長、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林威城主任等大館帶小館夥伴的共襄盛舉,一同見證歷年豐富成果;成果發表會展期自12/8(五)至12/12(二),展現歷年豐富成果。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民國94年起辦理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原民館)活化任務,100年始由原文發中心接手賡續輔導,深刻體會到人才培育是文化館整體改革工程的首要核心,繼而歷年與國內大型博物館結合,今年特別頒贈感謝狀予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及北投文物館等7座公、私立博物館,感謝各館協助全國29座原民館「大館帶小館」計畫,從在地管理人才的培育著手,挹注了軟體資源和專業訓練,使各地原民館轉型成為能夠闡釋在地文化及歷史觀點的館所,藉由大館的策劃能力,提升原民館展覽的專業與活絡在地社區,同時協助原民館明確館所的定位與特色。

 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表示,近10年來輔導活化原民館的工作,特別感謝今年與文化部合作「協作平台」給予的支援,以及國立臺灣博物館等7館的「大館帶小館」媒合計畫,使29座原民館逐步建立起博物館功能的基礎並持續發展,同時加強人才培育、館際合作交流與跨域資源整合等工作,明確定位館所的屬性特色與在地功能,所舉辦的展覽、表演、研習、教育、文化祭儀等動靜態活動,都能提供在地社區、部落、學校、族人等,在藝術、文化與生活層面的服務與需求,成效均達一定的品質與專業,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藉此年度成果發表活動中,見證全國29座原民館,從摸索、成長、茁壯到穩定成熟,期許各館所均能朝以獨立自主的方向邁進,讓社會大眾肯定原民館所發揮的在地精神與目的效益。

 同時為了嘉勉各地方文化會館一整年辛勞付出的成果,藉由頒布「106年度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評鑑」優選10座優等原民館,獲選的包括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宜蘭縣大同鄉泰雅生活館、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彰化縣原住民生活館、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陳列館、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等,其館所皆呈現不同的族群文化特色與在地人文風采,目標朝以博物館型態營運,期待創造在地亮點;此外,為了勉勵在各原民館默默耕耘、記錄文化、深根在地的策展規劃解說員們,分別評選10位評鑑為優等的策展規劃解說員,包括宜蘭縣大同鄉泰雅生活館許再發、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風曉春、彰化縣原住民生活館施妏靜、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陳育菁、屏東縣霧臺鄉魯凱族文物館貝若桑‧甦給納笛米、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陳文山、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陳列館何鳳美、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王依美、臺東縣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邱夢蘋等,藉此評鑑給予鼓勵與肯定;而為了鼓勵其他策展規劃解說員,在最後頒布了三項特別獎,分別是推廣教育達人、文化解說達人、最佳進步獎,由新北市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高淑華、新竹縣尖石鄉原住民文化館頂定巴顏、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文化館李慧虹等,別具特色的策展規劃解說員們獲得殊榮。

 106年度成果發表係結合「產、官、學」的資源與力量,延續過去博物館經驗與專業技能累積,期定位將全國29座原民館之族群文化、產業、旅遊、生態及教育等功能,作為整合文化資源及觀光產業資源的平台,亦是在地部落藝術與文化傳承的基地,以「多元多樣的可能性」呈現原民館的特色,確定原民館的經營發展方向,「根源文化、在地經營、開闊視野」整合文化資源的挹注,以原民館為載體,傳承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推動族群當代思潮發展,提升各館的活動能力及能見度,發揮文化場域之功能,讓社會各界肯定原民館的運營績效與社會教育意義,期許原文發中心與全國29座原民館「獨自點亮、串聯閃耀」形塑館際網絡,以宏觀策略整備博物館的功能,帶動在地產業與部落力量,共譜族群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臺灣客家文化館107年1-3月[世代相傳藍衫情]藍染體驗課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9.苗栗報導】

 「客家藍衫」為客家傳統服飾的最佳寫照,形式純樸的藍衫,體現了數百年來客家人勤儉、刻苦、務實的一貫特質,代表著客家人傳統的本性,顏色、款式都彰顯客家人節儉、樸素和勤勞的性情,藍衫在客家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藍衫在南北客家人的展現又因地有不同呈現。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臺灣客家文化館107年度以客家藍衫文化為主題的《世代相傳藍衫情》,搭配好玩又有趣的藍染手作小方巾教學,做為107年度第一季環境教育的主軸,透過認識客家民族特有之藍衫文化與客家傳統服飾,瞭解客家刻苦奮發、內斂的精神,將藍染技術運用結合於生活物品當中,分享客家文化藝術,親身體驗客家藍染藝術的文化精神,讓民眾了解客家民族就地取材,利用周遭環境的植物與透過繁複的藍染工序,發展出具變化、細緻、細膩的藍衫美學藝術,藉由此文化元素融入至環境教育課程當中,讓授課民眾能親身體會到課程意涵,建立學員對環境萬物的尊敬。

 課程將於107年度1月至3月推出,預約達80人以上可享有九折優惠,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臺灣客家文化館」官網或Facebook報名預約,共下來發揮創意染出客家傳統文化之美。

■臺灣客家文化館: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037)985-558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park/videos/1483097528476133/

臺灣客家文化館http://thcdc.hakka.gov.tw/

臺灣客家文化館FBhttps://www.facebook.com/hakkapark/

屏東縣落實美感教育藝文深耕 萬巒國小客家表演社受邀展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2.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教育處為落實藝術教育融入生活,12/2於屏東市屏東公園辦理「美力屏東,藝起感動」106年屏東縣美感教育暨藝文深耕計畫博覽會,邀請萬巒國小等縣內各校帶來音樂舞蹈表演,潘孟安縣長也率縣府團隊拜訪各校特色佈展攤位,希望藉由活動呈現對屏東的認同和光榮感,讓屏東縣民都可輕鬆接觸藝術、涵養藝文。

 潘孟安縣長表示,這次的博覽會活動結合「美感教育計畫」、「藝文深耕」、「廣達游於藝」及「技職教育」攤位等4種類型共74攤的成果發表,更串聯縣內33鄉鎮客家、閩南、親海和185縣道原民文化特色,由每鄉鎮中挑選各一特色學校團隊來說唱家鄉之美,展現「多元文化包容與尊重」的族群文化及藝文成果,傳遞美的價值;屏東的教育著重從一般義務教育到技藝教學、科普教育以至理念教育,讓各學校自主發揮自我特色,而國民教育中「美感素養」已是最重要的公民素養之一,屏東不僅重視學生的體育發展而推行三級五區,更重視學生美的素養而推動美感、藝文深耕,以培養兼具力與美的屏東未來公民為努力的目標。

 屏東縣府教育處表示,期望透過本次的活動來啟動學童有愛有夢想、創造新價值、引發自我文化的覺醒進而表達對家鄉的情感,邀請屏東所有縣民共同親近藝術,讓屏東縣達成「美力屏東,藝起感動」的目標。

原住民族文化園區12/9-12/10娜麓灣歌舞館「大港口之冬」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8.屏東報導】

 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12/9-12/10於娜麓灣歌舞劇場發表原住民族樂舞新作「大港口之冬」節目;「大港口之冬」試圖呈現南島民族海洋性格,並融入族群歷史-大港口事件的遙想,以藝術手法反思過去這阿美族與他族相逢遭遇的事件,引領觀者回顧自己生命歷程與思考族群生活脈絡,營造未來更好的台灣多元社會。大港口之冬取材於發生在西元1877-1878年間,因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欲開發東部,引發原住民族之一阿美族的港口與奇美等部落反抗,最後遭致清兵誘騙屠殺的歷史事件,邀請民眾蒞臨認識台灣原住民族歷史。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曾智勇主任表示,誠如歷史學家所說台灣原住民族的近代歷史,是一齣悲情的歲月。你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必須要先知道,才能選擇怎麼面對。今年是園區開園30周年,除了舉辦多場藝文的慶祝活動,最後這一場壓軸大戲,是以原住民族的史觀轉化為藝術展演,讓民眾深度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僅熱熱鬧鬧,而是認認真真的去看待與思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的方向。本演出由娜麓灣樂舞劇團藝術總監懷劭•法努司指導,為求展演精準傳達本舞作意境與感染張力,特別增聘陳彥斌老師編導海洋與人段落。演員除娜路灣樂舞劇團20多名舞者外,兩天公演場另聘請來自民間舞團與義守、台東及東華大學等各校優秀的特約舞者8名,以及在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的開幕式擔任演唱者之一的王祥如來詠唱。此外,中心更邀請港口部落族人蒞臨,一同見證大港口之冬發表會。

 「大港口之冬」12/9-12/10每日10:30-12:00、14:30-16:00演出,長度達90分鐘,演出前另有10分鐘導聆。查詢展演資訊可洽(08)799-1219分機220、268藝術展演組蘇小姐、李小姐。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FB」https://www.facebook.com/tacp.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08)799-1219

行動基因、奎克生技策略合作 共同開發腫瘤微環境癌症檢測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8.台北報導】

 行動基因與奎克生技光電11/14進行策略合作簽約儀式,結合行動基因在癌症精準醫療的專業經驗,及奎克生技高精準度之多重標記檢測晶片,共同開發領先全球之腫瘤微環境(TME)特定基因表現之癌症檢測,並可結合藥廠進行免疫藥物研發。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的全貌逐一展開,複雜的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已成為臨床治療之重要考量,而綜合評估腫瘤微環境中的細胞分子標記,又是辨識出有利免疫細胞攻擊腫瘤的重要工具,因此正確的微環境分子標記檢測分析,將可輔助免疫治療成功率。

 行動基因執行長陳華鍵博士表示,作為一個以癌症基因檢測技術領先的生技公司,最期待的就是能針對癌症治療所產生的各種挑戰,提供相對應而有效的解決方案,針對癌症未能被破解之處,抽絲剝繭分析出有效的治療資訊,化不可能為可能,期待跟奎克合作攜手共創癌症檢測新里程碑。隨著各家藥廠及生技公司積極投入免疫治療藥物開發,近年來已有許多癌症免疫藥物陸續通過FDA許可,其適用的癌症種類也持續增加;但免疫系統複雜的運作機制導致免疫治療在各種癌症的反應不一,若能進行有效的檢測分析,將可更精準的評估。目前針對癌症免疫治療,行動基因已有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等兩項檢測服務,未來若能搭配此項與奎克生技共同開發之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檢測平台,將可輔助免疫治療。

 奎克生技光電董事長李鍾熙博士指出,奎克致力於精準醫療檢驗之創新應用產品暨技術平台之開發,並積極與國內外各醫學領域業者合作。奎克生技獨步全球之「多重基因標記檢測系統」PanelChip 技術,可大幅提升精準醫療分子檢測之效率,縮短檢測時間、降低成本,相信這次與行動基因的合作,能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新契機。奎克生技光電公司利用領先國際的生物光電技術,提高精準醫學分子檢測診斷的效率,其PanelChip 平台結合了傳統 qPCR (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 和微陣列基因晶片的優勢,目前已和十多家產業展開產品合作開發;位於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的奎克也與世界知名的醫學中心進行尖端精準醫療合作。

 陳華鍵執行長提及,行動基因是專門針對癌症特性設計基因檢測的生技公司,透過次世代定序技術檢測癌症基因,科研成果常於國際期刊發表,主要服務為檢測440個癌症相關基因的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ACTOnco+,於臨床提供癌症病患醫藥報告,並與各大藥廠及生技公司進行前瞻性的策略合作。總部位於台北,並在新加坡、香港及日本設有分公司,台北實驗室具美國CAP認證。

行動基因FBhttps://www.facebook.com/ACTGenomics/

行動基因http://www.actgenomics.com/

奎克生技光電http://www.quarkbiosciences.com

經濟部推餐飲業科技應用計畫 商業司助業者佈局新市場商機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8.台北報導】

 經濟部商業司鑒於臺灣享有「美食王國」美譽,匯集世界各大菜系,不管是平民小吃、米其林餐廳應有盡有,各類美食都讓人吮指難忘,為了提升臺灣餐飲產業競爭力及加速臺灣餐飲產業者開拓國際及新南向市場,今年度主辦「餐飲業科技應用推動計畫」,透過辦理「國際市場開拓」、「餐飲科技化輔導」、「海內外多元行銷」等工作,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加速開拓國際市場進程及促進餐飲業營業額成長,並促使餐飲業達到「人進、店出、國際鏈結」目標。

 李鎂司長表示,經濟部商業司為協助國際市場開拓,今年度與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合作,邀集23位餐飲相關業者赴新加坡辦理參訪、國際論壇及媒合交流活動,透過「合作躍升、科技創價」之議題討論,協助業者建構餐飲科技應用智識;同時透過媒合交流,協助餐飲業者建立在地產業脈絡,促進海外展店至少5家以上。並辦理亞洲餐飲產業發展專家會議暨高峰論壇、國際餐飲展店實務課程等共23場次,超過1294人次餐飲相關業者參與,促進餐飲業者了解國際餐飲市場發展趨勢及餐飲創新、永續經營等議題。

 另於海內外多元行銷部分,透過辦理國內外大型餐飲美食行銷活動共9場次(如:2017臺灣滷肉飯節6都巡迴列車、東京世界旅遊博覽會、菲律賓臺灣形象展-Gourmet Taiwan、馬來西亞臺灣形象展等);並邀集至少670品牌、超過1500家業者參與「臺灣美食祭」數位行銷活動,結合美食平臺包含:愛評網、OpenRice開飯喇、GOMAJI、ICRT廣播與國內外媒體聯合廣宣等,提高消費者到店家消費,同時透過微影片及4場次美食體驗團及國內外媒體宣傳(含:臺、新、馬、泰、菲、日及韓等),整體行銷活動觸及至少達3000萬人次,共促進至少25萬人次參與。

 李鎂司長提及,經濟部商業司為促進台灣餐飲業者導入科技化應用服務及環境優化,今年度協助業者有效運用科技化工具提升營業效率或進行品牌故事行銷,同時建立具示範且可擴散之餐飲科技應用個案,提升消費有感之示範體驗,以提升餐飲業的科技化程度及厚植餐飲業行銷能量。預計帶動業者增加營業額超過4300萬元、促進投資額近3000萬元等效益。台灣餐飲業者在擴大經營版圖的同時,本計畫亦將持續透過辦理國際論壇、交流媒合、參與國際展會、海外展店輔導等作為,與我國餐飲業者共同努力,加速業者開拓國際市場進程,再造台灣餐飲業的下一波成長。更多計畫訊息,詳見【台灣美食網http://gcis.nat.gov.tw/enterprise/

(經濟部商業司廣告)

經濟部商業司http://gcis.nat.gov.tw/mainNew/

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國際競爭力 推動廣告設計服務業加值計畫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7.台北報導】

 根據106年The Gunn Report公佈,臺灣廣告創意於全球排名提升至31名,代表臺灣的廣告與設計產業成功地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與知名度,創意軟實力成為臺灣經濟發展一大重點。由經濟部商業司推動、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廣告設計服務業加值計畫」,著重廣告產業與設計產業的創新與優化,鼓勵青年的創作參與,強化國際交流與拓展,冀盼提升臺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為因應廣告媒體市場日益科技化、數位化、多元化的轉變,今年成功辦理3場「共創廣告新紀元」的小聚交流活動,邀請廣告創意、媒體傳播、數位行銷等資深專家及參與國際競賽的優秀青年分享寶貴的產業知識及心路歷程,在輕鬆的氛圍中探討行銷趨勢及數位發展,分析廣告主需要的解決方案,不應侷限於「數位」或是「傳統」廣告,而是線上線下的統合。

 計畫於今年亦辦理多場學習課程,包括10/3東方設計大學舉辦《人本設計與品牌永續》國際趨勢論壇,邀請國內外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一同探討隨著設計的力量以及品牌企業應負起的社會責任和永續經營的理念文化。經濟部商業司李鎂司長於開場致詞時表示,「設計」是串起產業鏈中品牌塑造、創意行銷重要的一環,是改變生活的力量,也是讓一個國家更具競爭力的方式。近年來,全球興起一股「Human-Centered Design」的浪潮,強調應該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維,進而創造令人驚豔的產品與服務。政府藉由辦理各種國際交流活動,鼓勵國內設計師汲取各界養份,希望產業人員能透過活動中,從不同國界以及超越框架的觀點,激盪出國內設計青年的創新能量與增進國際觀點。

 針對中生代的菁英人才,協助培養建立國際化的設計觀點及創新能力,已於106年9月及11月辦理兩場國際創意工作坊-《品牌創新變革》、《用設計說話》,邀請來自英國的Alan Dye (NB Studio創辦人)及德國的Goetz Gramlich (gggrafik design創辦人)藉由國際案例分享、創新手法演練實做、設計方法論的教學,引導學員激發設計翻轉的創意火花,增進設計新思維及未來業務發展之應用。

 為了厚植設計產業能量,鼓勵設計師運用視覺創意,今年度計畫重點之一的「2017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首度新增「新秀獎」獎項,以鼓勵青年投入創作,培育產業新銳。競賽活動以11/21的頒獎典禮作為圓滿的落幕,參與競賽的71個國家/地區、4906件作品中,多數作品展現了人類對環境生態永續的關懷,而作品具有創新性或多元化的表現手法則為今年度評審的評選重點;全場大獎之作品「Table Tunes」即結合平面視覺與立體的三度空間巧妙應用獲得評審青睞。

 「廣告設計服務業加值計畫」為促進臺灣廣告與設計產業發展,因應快速變化的潮流,透過創意加值引領趨勢,推動產業的多元發展,透過計畫臉書粉絲頁分享產業動態、知識與趨勢資訊及最新活動消息;歡迎各界持續關注「廣告設計頻道」,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ommercialDesignChannel。(經濟部商業司廣告)

經濟部商業司http://gcis.nat.gov.tw/mainNew/

經濟部商業司提升餐飲競爭力 優化12店家營運、品牌形象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2017.12.07.台北報導】

 經濟部商業司近年推動「餐飲老店故事行銷計畫」,發掘並協助全臺超過200家在地經營20年以上具有文化特色、觀光潛力、歷史背景的餐飲老店,透過故事行銷重新塑造老店特色,協助自主運用數位行銷科技創造品牌價值,提升營運管理能力及提高服務品質與餐飲老店品牌知名度,推動有感行銷強化消費者的認同感,實質促進商機及拓展市場,讓「臺灣美食」推廣成具有經濟產值的幸福產業。

 李鎂司長表示,今年度計畫甄選出100+餐飲老店、輔導12家業者品牌形象及營運模式優化;拍攝餐飲老店節目及微電影,邀請東南亞5國媒體採訪團,行銷臺灣餐飲老店品牌及優質形象,媒體觸及逾3000萬人次以上,加深餐飲老店品牌國際認知;辦理「2017台灣美食展-美味食光100+老店 必嚐滋味」主題館,邀集全臺28家餐飲老店,特別全程使用可回收式餐具,提升臺灣優質的餐飲文化與環保意識。

 另與3大網路電商共同推動,搭配網路社群及數位行銷,結合美食平台包含:愛評網、OpenRice開飯喇、GOMAJI、ICRT廣播與國內外媒體聯合推廣「臺灣美食祭-百道經典優惠活動」,以提高消費者到店家費,結合發票抽獎活動增加消費者再次持續消費。並帶領業者參與「東京世界旅遊博覽會」及「馬來西亞臺灣形象展」國際展會活動,逾12.7萬人參觀,吸引72位買主洽談,提升店家知名度曝光與產值,活絡餐飲產業發展。

 李鎂司長提及,經濟部商業司未來將持續開拓臺灣餐飲產業新亮點,協助臺灣在地特色餐飲老店提升國際競爭力,培育餐飲經管、數位、行銷整合運用能力,帶動台灣餐飲老店永續發展。(經濟部商業司廣告)

經濟部商業司http://gcis.nat.gov.tw/main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