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宏議員推動鵝肉產業發展 台南下營商圈感恩月鵝樂饗宴@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14.台南.下營報導】

 陳秋宏議員推動鵝肉產業發展,協助下營商圈響應「11月下營感恩月‧A瀛Thank You Go」產業文化活動,11/14推出[A瀛鵝樂饗宴]、[鵝肉料理比賽],邀請大家來下營踅夜市外,一起來【海墘本家】餐廳共襄盛舉,享受鵝肉料理在味蕾跳動的滋味,共同支持A瀛鵝肉成為感恩送禮最佳代表;中華媒體傳播文創協會賴美玉理事長、中華圓夢公益展望會許旗成理事長出席共襄盛舉。

黃偉哲市長表示,下營商圈支持在地鵝肉產業發展,特推出鵝樂饗宴及鵝肉料理,響應11月[下營感恩月]產業文化活動,歡迎民眾來下營商圈特色店家使用振興五倍劵消費外,台19甲鵝肉公路更有滿千送百及下營區農會農特產品折扣優惠,歡迎大家活動期間來下營感恩購,支持在地鵝肉產業。

 下營區李宗翰區長感謝下營商圈籌備鵝肉貢丸、鵝肉扁食、鵝血糕等美味鵝肉美食,並辦理鵝肉料理評比,把下營鵝肉多元化推廣,又香又好吃;現場更有樂團精心演奏,及海墘本家歷史老屋鑑賞古今風華,推薦大家一起來鵝樂饗宴,讓五感體驗全鵝滿足。

下營街區(商圈)文化觀光促進會姜丁興理事長表示,A瀛是個好所在,鵝肉更是在地一條龍生產,商圈積極參與11月下營感恩月活動,除了把下營鵝肉成為台式感恩節最好餐點外,更希望透過本次鵝樂饗宴活動將鵝肉多元化行銷,分享給全國民眾感恩享用。

吉宸良食【海墘本家農創休閒園區http://www.jco-tw.com/

海墘本家FBhttps://www.facebook.com/twjco/

台南市下營區中山路2段159號(06)689-9121

文化部文資局、科工館「藏水覓趣」11/12-2022.3/1蘭陽博物館@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12.宜蘭報導】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11/12至2022.3/1於宜蘭縣蘭陽博物館舉辦《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展》,文資局陳濟民局長、科工館陳訓祥館長、宜蘭縣林姿妙縣長11/12於蘭陽博物館一樓特展室共同揭幕,展覽內容包括「海底時空膠囊」、「探索海洋台灣」、「重返水下遺址」、「科技水下考古」、「揭開沉沒的真相」及「永續與推廣」等6個主題,邀請大家到蘭博體驗虛擬實境的水下考古新生活。

「藏水覓趣」取自台語「藏水沫」(意即「潛水」)的諧音,以多媒體科技打造水下沉船情境,營造讓觀眾猶如潛入水下世界的感受,揭開水下考古神秘面紗,也藉此提升水下文化資產的趣味性及可親性,同時在寓教於樂中,宣揚水下文化資產保存需要全民攜手維護的核心理念,進而希望在地民眾能了解先民們胼手胝足的奮鬥歷史。展覽前兩站分別於高雄科工館及馬祖民俗文物館展出,廣受各界歡迎,共吸引超過4萬人次參觀。此次宜蘭移展除延續前兩站的多媒體能量,呈現多樣貌的水下文化資產,期待透過「360度環景攝影紀錄片」、「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體驗遊戲」等先進的多媒體科技,豐富臺灣沉船文史情境;本展覽也融合蘭陽平原水下文化重要資產「淇武蘭考古遺址」文物展示,包含幾何印紋陶、瑪瑙珠、琉璃管珠、硬陶、瓷片等豐富遺物,不僅呈現多樣化的水下文化資產,也讓更多民眾瞭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重要性,共同守護這片土地獨特的海洋歷史與文化。

 【文化部文資局】陳濟民局長表示,本展策展重要的精神在宣導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自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通過《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後,世界各國也開始重視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臺灣於2015年《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後,便開始戮力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本次展覽正是近年臺灣水下考古工作之成果展現。水下文化資產往往位於水底,具有神秘一般人不易到達的特色,因此本展特別善用科技及互動等展示手法,介紹六處列冊沉船豐富的內涵和價值。水下文化資產範疇不限海域,涵蓋陸域自然形成水域、類型則包含水域發現之史前意義物件,本場移展堪稱巡迴各展中展出文物最具多樣性的一場,納入在地淇武蘭考古遺址出水文物,和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德氏水牛等珍貴標本,彰顯海洋國家的文化底蘊,同時宣揚台灣水下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

【科工館】陳訓祥館長表示,擅長以科學動手做及參與式展覽的科工館,很榮幸有機會能策劃《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展》,為使展覽具在地文化連結性,搭配蘭博館特別挑選淇武蘭考古遺址珍貴的文物,精心規劃高互動體驗的360度環景劇場,透過考古遺址模型光雕投影設施,以有趣的數位科技裝置,還原該處前人生活環境樣貌,展現人類與環境變遷歷程。

 林姿妙縣長表示,蘭陽博物館是認識宜蘭看見臺灣的窗口,本次展覽為蘭博館開館11年來首次以「水下文化資產」為主題策展,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等的支持,讓民眾對在地文化及歷史有更深入瞭解,實屬難得;值得一提的是,蘭博館兒童考古探索廳中所展示的淇武蘭考古遺址當時也是從水中發掘,當時的絕大多數的發掘工作都在河道中進行,發掘時的河道水位高度約在海平面上,發掘當下怎麼排除大量的河水、雨水與地下水是最大的困擾,可說是在極度艱辛的環境下而發掘重現的蘭陽平原重要資產,相當歡迎各地民眾安排家族旅遊,將這個具教育性又好玩的展覽納入遊程中。

展場入口處以水下考古員在海中遇見大型水母為意象,設立投影立體裝置藝術,引導觀眾進入水下世界,民眾可以撐著一把水母雨傘,隨著水下考古員的浮空動畫,深入海底寶庫,開始認識臺灣六處列冊沉船:「將軍一號」、廣丙艦、蘇布倫號(S.S. Sobraon)、「綠島一號」、博卡喇汽輪 (S.S. Bokhara)、山藤丸,以及冰河時期的臺灣陸橋動物群、從河道中發掘的淇武蘭遺址等。林姿妙縣長特別指出本展覽可讓民眾了解水下考古的多元面貌,更重要的是,展覽融合蘭陽平原水下文化重要資產-「淇武蘭考古遺址」,透過在地文物的展示,包含幾何印紋陶、瑪瑙珠、琉璃管珠、硬陶、瓷片等豐富遺物,讓民眾更瞭解地方文化及價值。展覽期間採用多項多媒體互動設備,畫面體驗流暢逼真,後續博物館將推出系列教育推廣活動,歡迎民眾前來體會虛擬實境的樂趣。

 特展門票30元,宜蘭縣學生免費參觀。蘭陽博物館開放時間9:00~17:00(週三休館)。

蘭陽博物館http://www.lym.gov.tw/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https://www.nstm.gov.tw/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s://www.boch.gov.tw/

交通部觀光局「2021-2022台灣好湯」11/12啟動@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12.花蓮.瑞穗報導】

 【交通部觀光局】結合全台19個溫泉區11/12於瑞穗天合國際觀光酒店舉辦「2021-2022台灣好湯」啟動儀式,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交通部觀光局林佩君主秘、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郭振陵處長、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郭應義副執行長、宜蘭縣政府林建榮副縣長、苗栗縣政府黃智群參議、花蓮縣政府觀光處張志翔處長、花蓮縣議會潘月霞副議長、瑞穗鄉陳進光鄉長、臺東縣府交通及觀光發展處王國政副處長、海端鄉胡金至鄉長、傅崐萁立委國會辦公室陳見成主任、范雲立委花蓮服務處王格致副主任、中華民國溫泉觀光協會李吉田理事長、瑞穗天合國際觀光酒店張茂松董事長,及來自全國各溫泉協會理事長等200多位參與。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郭振陵處長表示,2021年亮點之一是觀光局邀請國際知名設計師沙布喇安德烈、針織女王潘怡良與曾參與柏林時裝週、紐約時裝週的設計師群們,將全台灣各特色溫泉區域的特色轉化,以19組時尚浴衣設計說19個溫泉故事,打造各溫泉區獨一無二專屬浴衣,並由藝人安妮、國際名模王思偉率領伊林專業模特兒與19位溫泉區理事長,在瑞穗天合國際觀光酒店綠景花園的山嵐綠意環繞下,展現獨一無二的溫泉暖時尚。

 「2021-2022台灣好湯」啟動儀式邀請瑞穗天合國際觀光酒店許創龍JIMMY主廚以「台灣好湯」為主題,推出季節限定的好湯暖味道,晚宴除宜花東食材如:櫻桃鴨、金多兒筍、刺蔥、蕗蕎、洛神花等食材,更結合全台溫泉區特色食材:烏來原住民特色山豬肉香腸、四重溪紅仁鴨蛋、新北投土雞、關仔嶺東山咖啡入菜;JIMMY提及台灣各溫泉區域還有太多特色餐飲和當季農特產食材,如:紗帽山溫泉的野菜、金山溫泉的鴨肉、谷關溫泉的鱒魚、東埔溫泉的梅子、寶來溫泉的芋頭等,各有特色,都等待大家的造訪和品嚐。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表示,交通部觀光局自2007年起推動溫泉品牌化,以「台灣好湯」作為國內外的宣傳主軸,行銷全台的溫泉區,已邁入第14年了,泡湯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也在全台各溫泉區的共同努力下,將台灣溫泉推上國際。2021年首次把啟動儀式移師到東部,希望讓大家更多認識台灣溫泉之美。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行政院推出振興五倍券及國旅券,期能刺激國內消費及帶動經濟振興,台灣好湯也加碼振興五倍券優惠抽獎活動。今年度台灣好湯在過往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並持續帶動行銷熱度及話題,例如我們發現台灣溫泉剛剛好的40度C,不只是療癒的暖度,更是充滿人情味的暖度,而台灣19個溫泉區,我們也繼續用「 PLUS 19」宣告:溫泉區能夠「更加」發揮魅力,攜手呈現各個溫泉區的特色,用溫泉故事感動每位旅者,帶來滿滿的幸福。

 觀光局林佩君主秘表示,觀光局以健康40度C的概念推廣台灣好湯品牌,希望遊客用「溫度」認識台灣,今年活動的主軸呼應溫泉40度剛剛好的「感溫方式」,以「跟著溫泉暖旅行」為主題,整合超過400家以上的合法溫泉旅宿業者,民眾只要於全台溫泉區域特約店家住宿或泡湯,使用振興五倍券或國旅券消費滿200元,憑認證後的消費發票上網登錄,即可抽總價值超過200萬元,來自全台溫泉區所贊助的住宿券及3台 IPhone 13,歡迎遊客帶著抽中的泡湯券,攜家帶眷一起到全台各地泡湯、吃當季美食,活絡在地消費。

【縱管處】規劃「寶島洗遊記-暖心溫泉小巴」邀請各地溫泉達人與網紅主持人,搭配喔熊出任務,前進全台溫泉區拍透透及玩透透,所拍攝的影片,將以「類電視影集」方式,固定時段於好湯fb推播,呈現台灣溫泉幸褔的、友誼的、愛情的、療癒的及時光的特色,以暖心、暖胃、暖人情等方式挖掘及推動各區溫泉的暖故事。

 「2021-2022 台灣好湯」行銷活動即日起至2022年四月底止,期不只帶動台灣秋冬溫泉旅行熱潮,更將台灣溫泉區域的各樣美好、溫暖的感受傳遞給更多人,讓溫泉真正撫慰人心。

台灣好湯https://taiwanhotspring.net/

台灣好湯FB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otspring/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s://www.erv-nsa.gov.tw/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FBhttps://www.facebook.com/tbrocerv

花蓮縣瑞穗鄉興鶴路二段168號(03)887-5306

茂管處2021南島族群婚禮11/20霧台部落文化廣場 11/12活動記者會@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12.屏東.霧台報導】

 屏東縣【霧臺鄉公所】承辦【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21南島族群婚禮」,為強調文化的主體性及在地發聲,11/12於屏東長治百合魯凱皇家學院廣場辦理活動記者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曾智勇主任、屏東縣柯駿弘秘書、屏東縣霧臺鄉杜正吉鄉長、【茂管處】柯建興處長到場祝福。

部落族人以傳統方式,將自霧頭山阿禮部落的水源地汲取最甘甜、純淨的泉水送達記者會現場,供作釀製小米酒的原料,這醰以小米、紅藜傳統工法釀製的小米酒將於婚禮當日開封,是現場最令人期待的禮物,也是為新人預備的最佳獻禮。

 【霧臺鄉公所】為建置「2021南島族群婚禮」的記憶載體,委由鄉內的音樂人包勝雄、杜志豪聯手操刀打造主題歌曲mabeanga《成熟了》,由原住民藝人民雄、魯凱族線上歌手許雨柔擔任活動代言人,並於記者會首次發佈演唱主題歌曲。

霧臺鄉杜正吉鄉長表示,「2021南島族群婚禮」魯凱族貴族傳統婚禮將於11/20(六)上午09:00於霧台部落文化廣場舉行,除安排精彩的歌舞演出,特別為新人設計的抬轎進場、貴族下聘儀式、配戴頭飾、新人敬酒祝福、圍舞、盪鞦韆都是魯凱族婚禮中最傳統的呈現,婚禮結束後也將以獨特的風味餐宴請與會的來賓,分享兒女成長的喜悅。

 【茂管處】柯建興處長表示,「2021南島族群婚禮」除主活動外,11月的每週六日,在霧台部落文化廣場還有「部落原味市集」,現場販售許多原民手工藝小物、還有傳統部落美食及DIY活動,供民眾體驗參與,還可以在現場手作小米束,感受部落風情,歡迎民眾前來屏東縣霧臺鄉共襄盛舉。   更多活動訊息請見「Fun心遊茂林FB」及[2021南島族群婚禮]網頁。

Fun心遊茂林FBhttps://www.facebook.com/Fun.Maolin

2021南島族群婚禮https://theme.maolin-nsa.gov.tw/wedding2021

霧臺鄉公所http://www.wutai.gov.tw/

屏東縣霧臺鄉霧台村神山巷73號(08)790-2234

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s://www.maolin-nsa.gov.tw/

台北[凱達大飯店]家宴中餐廳11/12-2022.3/31四款風味鍋八人份1580元起,外帶享9折@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10.台北報導】

 台北【凱達大飯店】3樓[家宴中餐廳]11/12-2022.3/31推出「小清新椒麻雞」、「甘蔗頭麻油雞」、「淮陽沙鍋魚頭」、「酸白菜羊腩鍋」四款獨具特色「暖冬極品風味鍋」,功夫湯底加上精選食材,每鍋八人份只要1580元起,外帶再享9折優惠。

■「小清新椒麻雞」乃【凱達大飯店】行政主廚戴于益創意研發風味鍋物,肉質細緻的仿土雞與大紅袍、花椒、尖椒…等獨家辛香料配方一同爆炒,加入豬大骨及雞骨精心煉製8小時的濃郁高湯,最後放入的精粹藤椒油與新鮮青花椒,猶如畫龍點睛般散發清新香氣及微辛麻口感,層層交疊出一鍋令人魂牽夢縈的頂級椒麻滋味。搭配爽滑彈牙的紅薯粉條,吸滿椒麻湯汁讓人大呼過癮,單吃雞肉還可搭配微辣的主廚特調麻油腐乳醬,同時享受兩種不同的口味。

■「甘蔗頭麻油雞」香氣四溢的療癒美味,嚴選醇香濃郁的上等麻油、薑片、肉質紮實的仿土雞腿肉煸香後,加入米酒與精煉的老母雞湯用文火慢燉,再放入甘蔗頭讓湯頭帶點微甜溫和的口感與隱然深層的香味,養生溫補的滋味扣人心弦。

 

■「淮陽沙鍋魚頭」喝一口就能感受到濃郁鮮味,將重達2.5公斤重的鰱魚頭炸至兩面金黃使肉質更Q彈,加入精煉高湯後燉煮,有別於一般台式砂鍋魚頭使用沙茶提味,淮陽口味則使用主廚秘製豆瓣醬增添湯頭滑順濃郁的獨特風味,再佐以精選配料:白菜、川丸子、餃類,澎湃又滿足,冷天裡來一鍋,真是一大享受。

「酸白菜羊腩鍋」羊饕客首選,酸白菜鍋的靈魂酸白菜為古法醃製、天然發酵,選用澳洲當地不帶羶味的黑草羊腩,燉煮出酸香爽口且溫潤回甘的極品鍋物,滋補去寒的羊腩亦可佐以主廚秘製的花生腐乳醬,別有一番風味。

歡迎蒞臨台北凱達大飯店品嚐或外帶,家宴中餐廳訂位/訂餐(02)2383-6798。

凱達大飯店https://www.caesarmetro.com/

凱達大飯店FBhttps://www.facebook.com/CaesarMetroTaipei

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67號(02)2306-6777

藝點點文創美學「去骨美肌-當代女性七人聯展」2021.10/18-12/20藝點點457畫廊@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0.18.彰化報導】

  【藝點點文創美學工作室】、黃柏維攜手策辦「去骨美肌-當代女性七人聯展」,邀請林思瑩、羅婕、簡詩如、陳紀安、陳聖萱、蔡偉婷、劉裳霓七位藝術創作者,用她們筆下的色彩、角色和肌理,創作出貼近自身與時代感的精彩作品。華巍藝術新聞賴慕芬總監邀請民眾10/18至12/20至[藝點點457畫廊]觀展。

【藝點點文創美學工作室】表示,「去骨」一詞是去除中心化、線性化大敍事的整體性,這層皮在沒有固著、制定的基礎下,得以更自由的發展其可能性。而「美肌」是當下手機常見的app功能,能改變所謂皮相的氣色,眼睛大小、下巴尖度等,延伸並切割現實的臉而到達心中理想的樣子。然而對應到這次參展的七位新世代的女性創作者,她們的作品中反映著當下時代氛圍,也解構以骨為中心的單一概念,創造和發展多元的符號。

林思瑩以iPhone的全景模式拍照功能,從拍攝毛小孩的日常中,思索影像和現實之間的縫隙。

羅婕以童年經驗出發,將幼時記憶、白日夢、幻想引發出如夢境一般的創作,所有的物件如符碼般脫離現實框架,追求回歸自身的人性溫度。

簡詩如將東方宇宙觀、西方心理學等觀念符號化,用自身角度截取元素來交織她的創作。

■陳紀安將傳統線性的書畫系統改觀,把書法符號化,解構書法扮演文以載道、精神化的最高境界。

陳聖萱把不同的媒材符號化,組合出時尚、貴氣、華麗的混搭感,連結生活中的精彩。

蔡偉婷將動物們符號化、角色化,用牠們來安排劇情,並用一種輕柔可愛的方式,投射自身現實存在的處境。

劉裳霓用創作處理自身與原生家庭的情感問題,同樣也將植物符號化,蒲公英種子包著嬰兒飄飛離開主體、仙人掌帶刺但又柔軟粉嫩,曲折隱晦之間並無明顯對錯或喜惡,留給觀者自由想像。

藝點點文創美學工作室https://www.artsdot2.com/

藝點點文創美學FBhttps://www.facebook.com/artdot2

■藝點點457畫廊[週二至週日10:00~18:00]

彰化縣彰化市彰南路六段443號(04)737-0838

 

科工館[科工平安燈]點燈傳愛 11/9表揚鳳馨扶輪社公益扶弱@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09.高雄報導】

 科工館[科工平安燈-點燈傳愛]已進入第9年,【科工館】作為南台灣科普教育的科學學習中心,長期落實推展科學教育,在每年科學下鄉巡迴列車活動中,發現許多經濟弱勢的孩子,非常嚮往到館,但因經濟壓力無法成行,為一圓經濟弱勢孩子的科技體驗夢,2012年10月起,以扶弱、祈福、科技、低碳的意念,推動[科工平安燈]點燈傳愛公益扶弱活動,全額支付到館學童活動費用,包含交通費、保險費、膳費及各項門票費用等,提供經濟弱勢孩子免費的科學之旅。11/9舉辦館[科工平安燈-點燈傳愛]表揚典禮,邀請鳳馨扶輪社及友社、3510地區總監D.G Wonderful蔡政旺總監到場勉勵、臺南市麻豆區安業國小、屏東縣內埔鄉新生國小共計268位師生共同參與,並由【科工館】陳訓祥館長及兩校校長致贈感謝狀,感謝鳳馨扶輪社對於經濟弱勢學童的愛心。

【科工館】2021年仍受到許多公民營企業、社福團體與善心人士持續支持,已獲得342萬244元贊助善款,在疫情嚴峻期間,仍有162所中小學參訪,扶助4879名經濟弱勢學童到館學習;受高雄市鳳馨扶輪社P.Mei劉見妹社長號召,大發扶輪社P.JS何宜達社長、海洋扶輪社、澄清湖扶輪社、林園扶輪社、鳳西扶輪社、鳳南扶輪社、鳳東扶輪社、鳳山中山扶輪社、高雄文山扶輪社、王泰融先生、曹育菁小姐、劉惠珍小姐、謝武吉先生、黃勝隆先生共同集資20萬元,幫助全台經濟弱勢學生到館參訪,不但開拓孩子的視野,也造就學童們人人機會均等的博物館教育。

 陳訓祥館長表示,「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是科工平安燈計畫創意發想的執行動力,讓經濟弱勢的學童有機會透過博物館教育種下科學與感恩的種子,社會愛的力量無限傳遞,未來甚至有脫貧的機會。鳳馨扶輪社及友社與科工館秉持「科工平安燈」點燈傳愛公益扶弱活動的初衷,一同支持「科工平安燈,點燈傳愛」,給孩子築夢、追夢、圓夢的機會,建構「百年樹人」教育永續的決心。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https://www.nstm.gov.tw/

縱管處「縱谷原遊會」獲Good Design Award 2021年地域倡議與活動類大獎@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06.花蓮報導】

 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縱管處)】以[部落文化x絕美秘境x餐桌體驗]為主題推出「餐桌上的部落旅行」,自2018年獲得「shopping design-taiwan design best 100」的[在地文化推廣貢獻獎],2021以部落生活風格體驗為設計概念所推動的部落觀光「縱谷原遊會」,在88位國際評審583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Good Design Award 2021年地域倡議與活動類(Initiative and activity for regional)大獎。

郭振陵處長表示,【縱管處】自2018年開始的「縱谷原遊會」涵蓋[餐桌上的部落旅行]、[部落食樂園]兩個子品牌。[餐桌上的部落旅行]講求深度部落主題聚焦,以部落飲食文化為引子,結合食材與時令故事與音樂歌謠等主題,讓民眾能透過半天到一天的餐食,深度感受部落生活日常與文化傳統的脈絡。[部落食樂園]則是2021年首度辦理,搭配大地實景為幕,結合部落美食、美學、音樂、特色工藝,營造沉浸式部落食體驗樂園。集結花東縱谷包括阿美、布農、賽德克族、太魯閣、卑南、阿里山鄒族、台東排灣族等超過25個部落與33個在地店家,民眾在餐食體驗、獵人體驗、山谷舞台、手做工藝等多元面向中,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感受與認識部落文化。品牌間共同點是對部落祖先智慧的尊重,與對土地友善的態度,也同時切合國際近來重視永續發展的精神與綠色旅行的元素。使用以大自然隨手可得的材料做成生活器皿,傳遞環保惜物的理念,也在傳承與維護部落文化的同時,找回部落族人對自身文化與價值的認同,展現獨一無二的部落生活美學。

 【縱管處】郭振陵處長分享這份榮耀是在地團隊長期合作的完美成果,「縱谷原遊會」為【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期推展的原住民生活風格品牌,當中包括統籌企劃策展的雅比斯團隊、視覺設計大師akibo共同攜手,團隊長時間駐點的在地觀察與深度連結,賦予品牌充份發展的養份。從部落生活特色訪談,飲食文化的脈絡挖掘到傳遞轉化,每個過程都承載對部落文化傳承的期待,集結成員間默默努力的心血。這份Good Design Award 2021的獲獎鼓勵,【縱管處】和團隊將持續保有初心,挖掘、典藏與分享更多珍貴的部落文化。

■「縱谷原遊會」Good Design Award 2021年得獎資訊

https://reurl.cc/kLkrdn

Good Design Award官網https://reurl.cc/OkzGkg

https://www.facebook.com/japangooddesignaward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s://www.erv-nsa.gov.tw/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FBhttps://www.facebook.com/tbrocerv

花蓮縣瑞穗鄉興鶴路二段168號(03)887-5306

客委會[六堆300紀念大會]11/20屏東縣六堆紀念公園@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09.台北報導】

 【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金樑主任11/9與來自高、屏六堆十二鄉區旅北各領域代表,包括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徐正光、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利明獻董事長、萬家香醬園吳仁春董事長、六堆各客家會代表李守文、張錦輝、邱榮光、郭枝來、宋平鄉、賴啟明、鍾正平及企業家廖永源、林榮顯、涂冠群、李俊昌、音樂家溫隆信、作家李旺台、藝人溫昇豪、羅文裕、黃瑋傑、彭佳霓、朱海君,屏東縣府客務處陳麗萍處長及六堆各鄉區長代表鍾慶鎮、林志成等近50位六堆客家鄉親齊聚1914華山文創園區,共同向全國民眾發出邀請參與11/20在屏東縣六堆紀念公園登場的「六堆300紀念大會」。

 

 【客委會】楊長鎮主委表示,「六堆」在行政區域上找不到的一個地方,卻是存在客家鄉親的心靈地圖裡。300年前農曆五月初十,臺灣南部六堆先民豎旗保衛家園,成立「六堆」聯防組織,「六堆」不僅橫跨高、屏兩縣市十二鄉區,更跨越300年,其跨越族群、跨地域的關係凝聚網絡與群體文化記憶,並保有高度文化認同長達300年,是臺灣開發過程史上珍貴且獨特的文化資產,為紀念並傳承六堆先民忠義團結精神,客委會2021年結合公私部門舉辦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六堆300紀念大會」因受疫情影響順延,11/20將於屏東縣內埔鄉六堆紀念公園舉辦,邀請全國民眾及六堆人一起來紀念這300年神聖的一刻,客委會將持續與地方共同加強並珍視六堆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凝聚六堆客家文化認同。

 【客委會】為紀念「六堆300」,邀請獲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首獎的六堆音樂人黃瑋傑創作一曲[南方繼行],這首創作曲在編曲巧思納入三種不同族群之歌謠吟唱,包含:排灣族古調Lua ni mai、恆春民謠思想起、客家山歌半山謠,以交錯相呼應之形式,帶出六堆族群共榮的特色,音樂中還以客家八音、傳統樂器、古典樂器等中西交融,展現細膩的情感層次、六堆團結精神,唱出客家先民無畏精神,激盪出更多人的使命感及向心力。

[南方繼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EDUwk6_E

【客委會】表示,「六堆300紀念大會」系列活動將於11/19至11/21在六堆紀念公園登場,依循六堆的傳統,由民眾帶著自己家鄉的泥土、湧泉的泉水、盤花的花材,一起參與六堆三百年的盛事,象徵六堆再次的團結,並且向所有守護六堆的人表達敬意。更多活動詳情可至FB「六堆300」、【客委會】查詢。

六堆300FBhttps://www.facebook.com/liudui300

客委會https://www.hakka.gov.tw/indexwww.html

客委會FBhttps://zh-tw.facebook.com/www.hakka.gov.tw/

客委會客發中心2021六堆秋收祭11/7豐收割禾閉幕式@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1.11.07.屏東報導】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連結六堆12個鄉區舉辦「2021六堆秋收祭」活動,11/7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田園地景區進行[共下來作客-豐收割禾(稻)]閉幕式, 300多位民眾一同在田園進行割稻,場面十分壯觀,本次採收的稻米會找單位合作與社會福利團體、學校共同分享,把大家的愛傳遞到每個角落。

「2021六堆秋收祭」閉幕式活動,【客發中心】運用六堆園區田園地景,以藍天及大武山為背景、田埂與稻穗為舞台,由【客委會】鍾孔炤副主委、【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莊瑞雄立委、廖婉汝立委、屏東縣府客務處陳麗萍處長、高樹鄉王樹圍鄉長及六堆各鄉區代表等貴賓蒞臨體驗客家文化,還有300多位民眾一起捲袖下田割禾(godˋvoˇ),由祭儀老師帶領貴賓及民眾敬拜田頭伯公,表達對上天的感謝,主辦單位也用心規劃一區有關農村稻米採收相關器具展示及實體操作,並且以多元族群的食材融入割禾飯,讓大家在辛勤勞動後享受六堆在地美味,在活動中大家「交工」「交流」族群共作共好。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六堆園區是以客家生態博物館來經營,更是尊重多元族群文化展現的生活博物館,積極與六堆12鄉區、國內外單位合作推動「生態博物館」網絡,深耕並推廣六堆客家,為讓大家看到更完整的六堆客家文化。2021秋收祭安排[豐收割禾(稻)活動],讓大家體會早期客家庄農忙時相互扶持的「交(換)工)」文化,並邀請大家享用「割禾(稻)飯」,希望參與者留下美好的體驗,並與六堆創造共同的集體記憶。

六堆園區開園迄今已邁入10周年,到2021年10月底累積858萬人次入園認識客家文化,園區的品牌活動「秋收祭」更早已打響名號,從千人釀檸檬醋、藍染、彩繪斗笠等體驗活動中,緊密的跟客家文化及在地社區結合,並解帶領遊客認識客家文化,達到具有傳承及教育意義的生態博物館宗旨;【客發中心】將持續與六堆各鄉區一起努力共下打造友善的生態、生活博物館環境,歡迎大家有閒來六堆一起作生態博物館的參與者。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https://thcdc.hakka.gov.tw/wSite/mp?mp=3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FBhttps://www.facebook.com/liuduihakka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08)723-0100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https://thcdc.hakk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