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府客委會扎根客語教育12/5幼兒客家童謠律動觀摩賽@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2.05.台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推廣幼兒客語6年有成,12/5於客家文化會館大禮堂舉辦「臺南市109年度幼兒客家童謠律動觀摩賽」展現成果,吸引155名幼兒園學童報名參加,師生與家長、來賓及民眾約500多人出席,IngayTali穎艾達利議員、沈震東議員也到場為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們加油打氣。

 本次觀摩賽是第二年辦理,共計10所公、私立幼兒園共襄盛舉,包括松安幼兒園、崑山國小附幼、長興國小附幼、陽明國小附幼、青草國小附幼、大灣國小附幼、幼芽幼兒園、愛幼幼兒園、育仁幼兒園、後壁國小附幼,其中前6所幼兒園參與【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推廣之「幼兒客家語言文化推廣計畫」,許多小朋友從不會聽、說客語,到現在已經可以在臺上唱跳吟唱客家童謠,顯見幼兒客語推廣成果豐碩。大灣國小附幼的指導老師蔡美如分享,大灣國小附幼多年來也是臺南市府推動客語生活學校的成員,學生常常利用上課或閒暇來練習客語,非常感謝市府舉辦觀摩賽讓小朋友有機會展現客語學習成果,是很棒的親子共處的活動。

 【臺南市府客委會】林思伶科長表示,為推廣客語教育向下扎根,臺南市府多年來用心推動各項客語藝文活動,除了「幼兒客家童謠律動觀摩賽」,還有「客家兒童夏令營」、「客家兒童劇團」、「幼兒客家語言文化推廣」等計畫,承蒙大家的支持與鼓勵,讓臺南市的客語文化推廣成果豐碩。也是客家子弟的【中華圓夢公益展望會】許旗成理事一直本著推展客家文化,由小紮根的精神,也不斷的協助各項宣傳與活動贊助。本次藉由舉辦客家童謠律動觀摩賽,讓小朋友在律動中隨著音樂節奏律動,用唱跳的方式輕鬆開心地搭配學客語,促進對客家語言及音樂的喜愛。而今年除了道具、服裝豐富外、小朋友有別於去年全程音樂伴唱,今年都會自己開口大聲演唱客家童謠,真是難能可貴。

 林思伶科長提及,客語復振及向下扎根是【臺南市府客委會】每年推動的核心業務,希望透過童謠律動觀摩賽,展現多元學習成果,音樂是美好、讓人樂於接受,亦是語言交流最好的方式,藉由輕快的童謠、律動的旋律,讓民眾看見臺南市府對於客家語言文化傳揚的努力。

臺南市客家文化會館FBhttps://www.facebook.com/108389267732408/

臺南市夏林路4號(06)222-1181

高雄市空中大學俯拾皆有藝術 校友翁玉珠董事長捐立體彩繪 校園3D地畫成拍照打卡熱點@ 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2.04.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自劉嘉茹校長上任以來,校園裡增加多處藝文空間,除了美濃藝術家曾文忠107年曾駐校作畫,在校區司令臺現場彩繪,引領文藝系師生一起動手彩繪,完成兩幅巨作「高雄港」與「愛河」框掛於司令臺兩側,為【高市空大】再添一勝景。座落【高市空大】圖書館外牆寬4公尺、高12公尺的大型公共藝術「邁向空中殿堂馬賽克壁畫藝術牆」,由國內首屈一指的馬賽克藝術家李億勳創作的大型壁畫,以超現實手法隱喻:入學高市空大,就是邁向空中學習殿堂;12/5為迎接校友回娘家,校園廣場佈滿浪漫燈海,除行政樓前廣場「點亮幸福」的噴水池主題花燈,運用LED律動燈光呈現泉水湧現的生命力外,教學樓轉角的「知識如海」3D立體彩繪地畫,立體透視彩繪技巧,讓海底生物栩栩如生,行走在其中彷彿置身於藍色大海的奇幻裡,拍攝效果奇佳,令人流連忘返,更成為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

 「知識如海」3D立體彩繪地畫是由【高市空大】第二屆工商系畢業傑出校友[全誠建設]翁玉珠董事長捐贈,翁玉珠董事長捐贈母校「知識如海」3D立體彩繪地畫,有其特殊意涵;翁董認為,【高市空大】是終身學習的大學,學無止境,知識如海,勤學之心有時如被雄躍的虎鯨所震動,有時如被狡黠的章魚所迷惑;更多的時候,有著一群如同海豚與海龜的師長同學的陪伴,於是在茫茫的世道之中,來到【高市空大】學習,自此開啟屬於自己的智慧藏寶箱。

 翁玉珠董事長表示,因家庭因素無法升學,20歲到高雄謀職,25歲開始學習做生意,40歲投入營建業,至今已是建設公司、營造公司及度假飯店的董事長。翁玉珠董事長事業有成後,感受到知識的重要,得知【高市空大】學歷不拘而於99年入學進修,在學術殿堂學習管理理論、人才培力、組織再造、團隊經營與企業永續發展。重返校園學習,翁董從掙扎、惶恐,逐漸從學習中獲得自信與成就感,開始享受高市空大學習氛圍的友善與豐富。3年半的時間,經由教授們的啟蒙教導與專業課程的學習,讓自己進步非常多,從此找到學習的真諦,對學習越發產生興趣。【高市空大】劉嘉茹校長帶領師生互動關係良好,學員感情融洽,事業遇到挫折無法突破時,課堂上老師傳授的專業知識,總能適時指點迷津。畢業後,翁玉珠順利考取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研究所,並以兩年時間取得碩士學位。

 【高市空大】傑出校友翁玉珠董事長20多年來於高雄深耕營建業與休閒產業,全誠建設以瓢蟲作為公司標誌,意指瓢蟲所到之處皆代表生態環境良好,藉以期許打造充滿生命力的優質環境住宅為職志,翁玉珠董事長始終相信,口碑奠基於誠信與品質,秉持實事求是精神,才能讓顧客買得安心、住得開心;從全誠建設跨足經營【花季度假飯店】,《遠見》服務業大調查中,「花季度假飯店」曾榮獲「頂級休閒旅館類」第2名佳績,前5名只有花季是南部的業者,凸顯其特色與不凡。

花季度假飯店http://www.springhill.com.tw/

高雄市田寮區崗北路111號(07)636-2288

 【高市空大】處處有美學,俯拾皆藝術的校園氛圍,展現校園文化素養,也開創高市空大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新風貌。彩繪裝飾藝術將校園建築空間優雅變身,讓學生們走進校園舉目所及盡是立體彩繪與裝飾藝術,無形中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陶冶心性,壓力也獲得紓解,十分吻合高市空大所標榜快樂幸福的學習精神。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https://www.ouk.edu.tw/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FBhttps://www.facebook.com/ioukedu

高雄市小港區大業北路436號(07)801-2008

中華媒體傳播文創協會、中華圓夢公益展望會推反毒教育「識毒,防騙,護自身」校園宣導@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2.04.台南報導】

 【中華媒體傳播文創協會】協助中華文化報啟動台灣識毒、反毒之作為,與中華共濟基金會攜手國際知名集團「KidsDNA奇基育兒網」及慈善團體,就世界經濟新秩序投入世界反毒宣揚之行列,(台灣啟動 全球連動)拔萃各國反毒親善大使世界巡迴,讓反毒資訊深耕各國校園、社區;活動主軸「1個小孩、2位家長、1份關注、2家幸福」,台中慈明高級中學董事長常露上人贊助國際廳做為12/12記者會場地,全體師生響應,KidsDNA奇基育兒網更拋磚引玉捐出1200項幼兒成長指標系統給中華共濟基金會支配應用;【中華媒體傳播文創協會】、【中華圓夢公益展望會】、【台灣海峰書畫院】王海峰大師、羅慧老師等群起呼應協辦,呼籲校園安全、防毒、反毒從小做起,關注從你我開始。

 【中華媒體傳播文創協會】賴美玉理事長表示,反毒教育意義深遠,為維護校園生活安全、打造友善學習環境、預防毒品入侵及網路詐騙行為,同時強化學校師生具備自我安全防護的能力與識毒、防騙觀念,與【中華圓夢公益展望會】共同辦理【識毒、防騙、護自身】各大專院校、高中職巡迴講座,期能創造一個政府(警界)用心、學子安心、家長放心的學習環境。

 【中華圓夢公益展望會】許旗成理事長表示,中華圓夢公益展望會致力社會公益服務,鑒於近日校園安全堪慮、毒品入侵與網路手機詐騙頻繁,故與最為相關及用心人身安全的【台南市政府警察局】聯合舉辦「識毒、防騙、護自身」校園宣導,將自110/1/15至110/6/30串聯15所大專院校、17所高中職辦理講座,以「公益服務、創造安心學習、強化與警察合作」防範犯罪於未然。

台南市政府警察局https://www.tnpd.gov.tw/

臺南市新營區中正路3號(06)632-2210

高餐大攜手經濟部商業司推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12/3成果發表、產學應用研討會@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2.03.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與經濟部商業司「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為了解疫後服務業市場需求及未來創新生活樣態,12/3在【高餐大】以「創新・創生活&餐飲療癒力」雙主題,共同合辦「產學應用成果發表、在地永續綠色食育成果發表暨國際餐旅創新研發產學應用研討會」,活動中SIIR計畫表揚本年度10大優良服務創新案例及2大創新服務之星,高餐大精彩展現台灣服務業創新研發積極追求和體現美好生活樣態的產學成果,更邀約長期贊助廚藝學院獎學金、教學設備或原物料的企業,支持師生於國內外競賽屢獲佳績、共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及課程融入,以培育出產學優秀人才的餐旅產業夥伴們共同與會,感謝他們的一路相挺。

 經濟部商業司李鎂司長蒞臨表示,商業司會繼續用心服務企業,從產業需求出發來協助服務創新,到串起各方資源協助企業將創新構想在市場上落實,鼓勵企業提早進入市場測水溫,加快成功腳步,以催生更多讓消費者喜愛滿意的服務感動,展現創新的市場價值和產業的影響力,將商業服務業創新百花齊放的亮眼表現被更多國際人士看見,加速臺灣服務業提升服務創新能量及能見度。

 活動在【高餐大】校園內的雲天療癒農場舉行開幕式,動態活動則於綠茵廊道匯集La Rue文創餐車及優良創新案例主共同策展的「綠色療癒市集」,近距離體驗有感的創新生活服務型態,現場展售注入產學技術穩定羊肉品質及HALA認證的國產羊肉;炸出美味、健康、安心、質感之凍心冰淇淋OE(鷗翼)餐車;導入IOT技術及產銷履歷「魚之達人」;導入AI技術打造智慧客服Bella,串聯在地共好、翻轉地方品牌,還有許多優良服務創新業者獲得表揚,長期戮力於產官學合作的廚藝學院曾裕琇院長,也於當天活動分享如何打造亞洲首座專業牛肉學校之觀光工廠創新商業模式、以屏東可可六級化產業推動為例分析如何整合產業生態系,打造領導市場的創新服務,並於當日展示與食品工業研究所合作開發出臺灣本土首株可量產型優質山刺番荔枝天然酵母及其於烘焙產業的應用商品,另外也展示與鳳山園藝試驗所合作將鳳梨格外品(肉聲果)以改良式蔭鳯梨標準化生產模式,製成可於餐飲產業多元應用作為抹醬、拌醬及沾醬之鳯梨微酵萬用醬。

 研討會更有來自全國大專校院36所師生共63篇論文發表。長年主辦「餐旅創新研發產學應用研討會」的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蘇恒安所長表示,不同以往的是今年度的研討會擴大為國際級的,而歷年論文主題包含餐飲創新研發、地方創生研究等,今年主題於技術類及應用論文的「餐旅組」外,新增「療癒餐飲類論文」並獲廣大迴響,相關論文共達13篇,有2篇主題為「災後異地重建飲食療癒與文化建構探討」及「今年你吃藥了嗎?藥膳的當代呈現與意義-以末代中藥舖餐飲轉型為例」,將於當日進行口頭發表。國際面亦邀約來自法國保羅伯居士國際聯盟IPB研究中心Mrs. Agnes Giboreau主任及韓國又松大學Dr. Hosae Lee院長,於線上進行非同步的「餐飲療癒力講座」;國內的部分則邀請療癒設計專長的李沛瑩總監、台灣慢食協會岳家青理事長及台大園藝景觀系張俊彥教授蒞臨,進行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六感療育專家焦點座談」。

 中午則在【高餐大】太陽之子戶外宴會場,品味陳寬定教授帶領西餐廚藝系團隊展演的「綠色療癒餐飲交流餐會」,下午則有來自東南亞的辛香料專家陳愛玲老師,帶領大家就地取材的體驗「五感香料DIY活動」。

 【高餐大】楊政樺代理校長表示,2020年因為疫情的衝擊,餐旅產業首當其衝,但也因為疫外的創意發想,令疫後生活商機無限,我們除了堅守教育崗位,更急需與產官學共同攜手重塑產業新世代,推動優良的政策,培育優秀的後繼人才,為產業界挹注優質的新亮點。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https://www.nkuht.edu.tw/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FBhttps://www.facebook.com/NKUHTNEW

屏北高中109年全國語文競賽 步清雨、高安獲族語朗讀特優@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2.01.屏東.鹽埔報導】

 【109年全國語文競賽】於11/28至11/30舉行,競賽有演說、朗讀、作文、寫字、字音字形5個項目,各項又分為國小學生組、國中學生組、高中學生組、教師組、社會組。全國22縣市2145位語文好手齊聚南投,各展才能爭取佳績。【國立屏北高中】共有5位同學參加高中組,分別是原住民族語朗讀[魯凱族語]步清雨、[泰雅族語]高安、[郡群布農語]胡靜怡、[阿美族語]羅士權、[國語演說組]陳以芹,2位高三原民班的同學榮獲特優,分別為步清雨同學[魯凱族語朗讀]特優、高安同學[泰雅族語朗讀]特優。

 【屏北高中】原民班郭福文主任表示,原住民族語課程是屏北高中[小清華原民專班]的正式課程,每週有一節課,學校會依每族方言個別開班,師資則來自全台各地,每年級開設7到12個族語方言別不等,透過現場教學或視訊方式,傳授族語及文化習俗。屏北高中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族語營,規劃3小時的沉浸式教學,2小時的各族成果分享,提供各族別的老師與學生有交流機會。

 【屏北高中林宏澤校長表示,經由班主任對課程的規劃,專班的原民生在畢業前幾乎有9成5取得中高級以上族語的認證,這對學生未來的公費升學或國家考試都會有助益,甚至對族語的保存、延續及傳承發揮影響力。本次小清華專班學生能得到全國特優,也展現屏北高中推動原民語文、藝術及生態等成效。

屏北高中http://www.ppsh.ptc.edu.tw/

屏東縣鹽埔鄉彭厝村莒光路168號(08)793-7493

林輝堂西畫創作展[曜變‧躍變]11/21-12/9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1.21.台中報導】

 林輝堂「曜變、躍變」西畫創作展11/21至12/9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5QBs9_wQQ

 星座與易經八卦、科技與外星人、天目釉與銀河像一座橋樑,串接起人與宇宙的關係,就像是台中市政顧問林輝堂在文化單位與個人創作之間的橋樑。林輝堂擔任公職40年,曾任縣市合併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長10年。林輝堂見證了台中市文化建設發展和轉型,並從事油畫創作20餘年,退休後回大墩文化中心娘家首次的個展,歡迎大家遨遊銀河宇宙,前進阿凡達潘朵拉星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xOEDpZVKw

 台中市黃國榮副市長表示,此次參與林輝堂的西畫創作展,喜見藝術家的退而不休、創作不懈,也非常肯定林輝堂對台中市藝文推動奠定的良好基礎,將藝術活動的行政工作與實踐完美結合,為台中市蓬勃的藝文活動持續灌注活力、增添多元氣象。

 林輝堂表示,在藝術無垠的星際可以完整呈現個人結合東方文化思想和西方媒材技法,充分揮灑無盡的想像力,也可以讓觀賞者一起來探索天際宇宙存在的空間,它不僅僅是一個我們居住的地球而已。

 出生於雲林麥寮鄉下的林輝堂,小時候就愛繪畫,早期常臨摹大畫家齊白石的水墨畫,1998年曾隨柯適中老師習畫,從人體速寫、素描、風景畫到半抽象,認識陳庭詩大師後,嘗試改用壓克力顏料作畫,採自動性技法創作一系列的抽象畫。2004年第一次個展於嶺東科大藝術中心,迄今已辦過17次個展,聯展多達70次,並曾赴美國華盛頓、日本東京及大陸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雲南、桂林等地參與國際交流展,發表的創作主題包括「從圖象到心象」、「用畫筆傳遞記憶」、「記憶的原相」、「自然的旋律」、「覓境巡蹤」、「再現曜變天目」等。

 因為喜愛天目之美,進而在繪畫上研究天目釉色變化,以油彩表現天目璀璨繽紛。本次「曜變‧躍變」精彩可期,展出多年研究「畫布上的天目」宇宙系列,包括〈晝與夜〉、〈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後天八卦(金、木、水、火、土〉,〈阿凡達-外星人〉、〈星象〉等。

 展出的內容,不論是表現時間的移動(晝與夜)、空間的運用(浩瀚宇宙)、先人的智慧(易經)、現代的科技(阿凡達)等等,都傳達出人類和浩瀚宇宙息息相關以及不可分割的命運。

 林輝堂提及,在藝術無垠的星際可以完整呈現個人結合東方文化思想和西方媒材技法,充分揮灑無盡的想像力,也可以讓觀賞者一起來探索天際宇宙存在的空間。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http://www.dadun.culture.taichung.gov.tw/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FBhttps://www.facebook.com/dadunculture/

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04)2372-7311

原文發中心11/27[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新書發表@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1.27.屏東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原文發中心)一直是原住民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為推動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與藝術史知識的建構,於今年度實地訪查30位原住民藝術創作者,並由藝術策展的觀點作切入,對「未來」超越時間軸線,用以科技與人類現世空間之閾限的想像,出版發行《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專書,11/27辦理新書發表會,屏東縣府邱黃肇崇秘書長、原住民處顏成仁處長、文化處吳明榮處長、瑪家鄉梁明輝鄉長、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文高一組長、江金妹議員、林采穎議員出席共襄盛舉。

 屏東縣府邱黃肇崇秘書長表示,感謝文發中心扮演平台角色,藝術家的美麗總是意猶未盡,來自土地山川,總是感動。包含台24線、185縣道、35縣道、199縣道、200縣道等,屏東縣政府準備好了,在軸線上辦藝術創作,與觀光、產業結合,讓世界知道多元文化的美麗。

 【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表示,文發中心自成立以來,從最傳統到新媒材創作形式及多元的藝術呈現,藉此達到文化復振及發展,希望持續提供原住民族藝術家發聲之平台,同時預告文發中心將規劃以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為中心,十字軸線延伸擴展至縣道185號和台24線公路之範圍,藉由此兩條公路所建構出的十字軸線空間,展示出已被遺忘卻需要被重建的臺灣歷史脈絡,拉近我們與未來的距離之想像與再思考。期待與縣府、鄉公所一起在台24線,185線合作、串連,成為全國的示範點,更希望把藝術家推介到世界去,謝謝藝術家們豐富台灣多元文化。

 總編輯伊誕‧巴瓦瓦隆提及,現代科技已然主宰現今之世界,人類科技迅速發展,改變了生態與環境,在此人工化下的地球環境與人類活動交結出「人類世」的前因後果。

 策展人徐文瑞表示,當我們切換視角於這些被殖民所統治的人類異族時,藉以臺灣的「原民性」視野觀點與藝術作投放,找尋出人類與生態間的共生性與原生關係,重新思考人類與生態之間永續的動態循環經濟,並藉由30位藝術創作計畫作為參與式的社會活動與實踐。

 南島民族的藝術表現正襲捲世界的目光與好奇,當代藝術創作者的居住地也成為臺灣原民藝術發展重鎮,如:以文發中心為核心的大山地門區域,以東部線為主要發展的大港口、大都蘭地區以及中北部泛泰雅為主的藝術創作者等等,原民藝術家正逐步找尋屬於回到自己的藝術根源的展覽形式與發展脈絡,原住民文化藝術成為重要的資產,藝術的創作延續成為推動臺灣新樣貌的元素,獨特的文化內涵更是吸引與世界接軌的橋樑。

 《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邀請到國內近十幾位長期對於原住民藝術關注及研究之專家學者及藝評,由各自專業角度,對不同族群與跨世代的臺灣原住民做多元藝術串連,瞭解臺灣原住民的各式媒材之藝術創作的內層觀念與思想。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FB」https://www.facebook.com/tacp.tw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08)799-1219

原文發中心、鄒族達邦社11/25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財產權非專屬授權簽約@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1.25.嘉義報導】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原文發中心)11/25上午於達邦鄒族自然生態與文化中心前辦理鄒族達邦社傳統智慧創作財產權非專屬授權簽約儀式,攜手推廣鄒族達邦社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財產權珍貴價值。

 授權內容為「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核定之傳統智慧包含鄒族達邦社meesi no mayasvi 與祭歌、鄒族達邦社男子會所(kuba ta tapangu)等2項傳統智慧。授權儀式由鄒族達邦社傳智權代表人也是部落傳統領袖汪俊松與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共同簽署授權,見證人分別由原民會鄒族族群委員汪啟聖,嘉義縣阿里山鄉杜力泉鄉長代表,現場共同參與人士包括總統府轉型正義委員會鄒族代表委員文高明、嘉義縣武清山議員、特富野部落傳統領袖汪義福、達邦庫巴文化發展協會汪啟德理事長、特富野社文化發展協會陳明利理事長、鄒族獵人協會高德生理事長、多位代表、村長、部落主席及在場族人等百餘位人士參與。

 簽約代表人即達邦社傳統領袖汪俊松表示,謝謝祖先留下美好的文化,後輩要更加努力,也特別用鄒語向祖先告知了解今天的活動,請不要誤會生氣,文發中心會讓世界欣賞鄒族固有文化。族群委員汪啟聖代表原住民族委員會表達對傳統智慧財產權的重視,盼有文發中心率向各族群簽約為例,各界能更珍惜原住民族文化,不要濫用侵佔甚至污衊。

 【原文發中心】曾智勇主任表示,謝謝鄒族前輩與族人的信任,未來於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及國際、國內能更全面欣賞鄒族樂舞與深度認識其文化,促進臺灣成為名符其實的多元文化社會。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FB」https://www.facebook.com/tacp.tw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08)799-1219

台中大里「修平大夜市」12/20開幕 攤位招商ID-@476fdled@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1.26.台中.大里報導】

 「修平大夜市」坐落台中大里區,修平科技大學附近,經業者全新規劃,預計12/20開幕。

 「修平大夜市」地點於大里區仁化路、工業路與美群北街路口,正處修平科技大學門口前方、大里工業區正門口的黃金地段,三十年不間斷的超級無敵人潮熱點,只要東西夠好,這邊有的是不怕花錢的消費大枷。  

 12/20開幕期間大量勁爆歌星舞蹈、摸彩活動舞動整個地區,當紅網路明星(法拉利王子-林子晨)、歌星界新秀小生-蘇柏臻、喜多唱片-魏秀文…等眾星雲集,陪你狂歡逛夜市。

 「修平大夜市」攤位現正招商中,https://lin.ee/kiy0NKl掃描條碼加入群組或者輸入LINE ID「@476fdled」洽詢。

修平大夜市FBhttps://www.facebook.com/Hsiupingnightmarket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2020.11/21-2021.12/31[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11.21.花蓮.萬榮報導】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2020年11/21至2021年12/31舉辦「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在「歌,住著誰的青春」展覽中,藉由回顧百年來太魯閣族音樂的演變,展現不同時代青春的歌累積、墊高成為當代太魯閣族音樂的厚度,滋潤當代太魯閣族人音樂創作的泉源。百年的時間有多長?在這個展覽中,我們試著用一首一首青春的歌來度量時間的長度與太魯閣族文化的厚度。這個故事從我們的祖先仍居住在山林的時候說起,祖先們在日常生活中,以相同的曲調,即興地填詞,以婉約、內斂的方式表達情感、思想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隨著外來政權的進入,日語歌曲、林班歌、教會的讚美詩、愛國歌曲與流行歌曲等陸續進入太魯閣族人的日常生活,這些不同類型的音樂經過太魯閣族人的轉譯與理解,成為太魯閣族歌謠的一部份。你是否還依稀記得在青春歲月中哼唱的歌曲?每個時代青春的歌曲,從詞意或旋律中,回應著當時的生活樣態與社會處境,就這樣,歌曲有了面容,訴說著一段段共同經歷的過去。

 在這個展覽中,邀請每一位觀眾與我們一同分享青春的歌,歌曲不會輕易地消失,只是以更幽微的方式成為太魯閣族文化的一部份。你聽見了嗎?這是屬於我們的歌,我們的青春,讓我們繼續開口唱歌!大聲唱歌!

獵首笛

 獵首笛的族語稱為Pgagu,也是綠鳩的名稱。祖先認為獵首笛發出的悠長、沈穩旋律如同綠鳩的叫聲。在過去,當守護家園的男子成功獵首回到部落後,他們吹奏獵首笛,透過氣息與指尖,以聲音引領與撫慰被獵首者的靈魂。今日,獵首笛成為撫慰當代族人心靈深處與抒發個人情感的樂器。

太魯閣族聖詩(注音符號版)

 這本太魯閣族聖詩是以注音符號作為拼寫工具,反映在1950年代政府禁止山地教會使用羅馬字傳教,禁止族語文字的聖經、聖詩及刊物等作為。這本詩歌中保有西洋及日本的編曲,也收錄族人運用傳統古調改編的創作。

裝置藝術-織音

 太魯閣族織布上的經緯線好似音樂的五線譜與音符,織布歌盛載著織布的知識與韻律,織布與唱歌是如此緊密交織。當我們在今日回望,看到過去的母語與古調,如同已經緊緻細織的織布,現在的我們,要怎麼接上?要如何編織自己的旋律?唱出屬於自己的歌?

太光合唱團CD專輯

 1974年周裕豐牧師和李季生、李季順兄弟,在水源教會獻堂典禮獻唱「主如明亮晨星」,引發熱烈迴響,並激起籌組合唱團傳福音的動機。1976年「太光合唱團」正式成立,他們用音樂服事神,藉音樂傳遞福音信息,禮讚上帝。除四處演唱宣教外,他們錄製三張黑膠唱片(錄音帶),標題分別為「主如明亮晨星」、「神秘谷之聲」及「浪子回頭」。

風琴

 這是一種鍵盤樂器,外形類似直立式鋼琴,通過踏板送風,吹響音管,並配合雙手鍵盤彈奏的一種樂器。風琴在西方宗教中,初期擔任詩歌的起音工作,一直到多聲部音樂的發展,風琴則跟隨各聲部彈奏。隨著音樂的發展,漸漸由伴奏的地位發展到獨立的器樂曲,成為教會音樂的代表。

吉他

 這是一種彈撥樂器,方便攜帶且價位親民。族人用吉他來創作歌曲,譜寫反映當下心境的旋律與辭意。利用吉他,將族人保守、內斂的個性,勇敢的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歌曲。同時,吉他能彈奏時代的流行歌曲,用自己的歌聲或改編詞曲作詮釋,與不同的人群做連結。

https://youtu.be/hDXvK0AWSL8

「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

2020年11/21至2021年12/31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開館時間:週一08:00-16:30、週二至週五08:00-17:00

     週六08:30-17:00(週日休館)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座落於中央山脈東側與花東縱谷交界的山麓地區,隱身於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中,是一座屬於當地太魯閣族、賽德克族與布農族人的文物館,致力於在地族群文化與歷史的保存、展示與教育。

 全館共有兩層,一樓為洽公服務台、展廳、視聽室與咖啡廳,二樓為典藏庫房、大會議室與小會議室。每年舉辦三檔特展,包括年度舉行的工藝家政聯合策展,以及與地方重要文化資產及議題有關的展覽。二樓的典藏庫房裡,傳統與現在的纖維工藝作品與器物被小心翼翼的照護著,我們相信,這裡是未來重要的文化基因庫。學校與家庭是我們的主要觀眾,我們努力將這裡打造成民眾認識土地與多元文化的基地。

花蓮縣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WanrungTownshipIndigensusMuseum/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號(038)752-610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http://www.tacp.gov.tw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www.cip.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