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陵熱播 墓室壁畫即日起巡臺揭密

RunNews台北綜合報導

大唐帝陵熱播 墓室壁畫即日起巡臺揭密

 

圖說:西安、臺北同步為「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揭幕,突破新冠肺炎的阻隔。

《大唐帝陵》紀錄片正在大陸央視等多個影片頻道熱播中,自7月播出以來點閱、收視率不斷攀升,大唐十八陵、唐代帝王及武則天其子孫的故事又掀起熱議。而經過慎密籌備,以「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為名的唐壁畫展,精選以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及永泰公主等墓中所發現的近50幅壁畫經典之作,特別巡迴臺灣各地展出。自即日起先於臺灣師範大學德群藝廊展出至10月8日,11月9日再轉往臺中中興大學、12月7日起於中壢中原大學展至隔年的1月16日。

 

9位唐墓墓主壁畫之最

這次展覽由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聯合主辦,將陝西歷史博物館最珍貴唐墓壁畫以高畫質輸出圖像展出9位墓主的經典壁畫。在全球被新冠肺炎籠罩下,此展覽備受各方注目。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于群特別於兩岸同步連線開幕式上邀請臺灣學子,於明年此時親自到西安探訪這些珍貴的唐墓壁畫。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緊鑼密鼓籌畫2年多,未因疫情而打退堂鼓,透過科技、互聯網、視訊,將極其珍貴的唐墓壁畫以等比高畫質圖像展出。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表示,唐墓壁畫因本身較為脆弱,轉以等比圖片輸出的型式展示,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簡稱陝博)新的嘗試,而這次在臺灣的展出不僅僅是唐墓壁畫內容,現場還設計一些道具,以及文化體驗的環節,像是「壁畫臨摹體驗」、「唐裝體驗」、「互動故事解謎遊戲」、「唐妝創意攝影比賽」。他認為,這幾個方式結合起來,對展覽可能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圖說:現場更有導覽專業解說,帶民眾一同揭開大唐秘彩。

大唐故事道不盡 絲絲入扣

正值《大唐帝陵》在大陸掀起對唐代熱議,「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未演先轟動,「地下皇朝」瑰麗的珍寶以及章懷太子(李賢,武則天二子)、懿德太子(李重潤,李顯長子)、永泰公主(李仙蕙,李顯七女)與武則天及李顯(唐中宗)之間愛恨情仇的故事背景受到關注,三古墓之所修建原因雖無從得知,或許三墓出自於父母親自責也好、愧疚之情也好,三古墓的形制與規模,自填土到出土,在唐墓壁畫揭取、修復、保存上,注定佔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研究保護修復專家楊文宗也提到,壁畫修復室是很講究的,陝博的修復室大約百坪大,其中溫度、溼度須控制好,連燈光也要納入其中,所有人員進出入都要控管,其中,因為壁畫通常面積比較大,修復的技術檯子也必須特製,更要具備升降、翻轉的功能。在修復過程中,也可以窺知唐墓壁畫從千百年前,由畫師從整理畫面、塗草拌泥和白灰泥、起稿、填色所完成的地下皇室。

圖說:唐墓壁畫中〈宮女圖〉最被外界津津樂道,畫風格外重視女性的自然美以及雍容、典雅、嫻靜的內在氣韻。

地下皇朝令考古學家著迷

楊文宗指出,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及章懷太子壁畫出土,壁畫可能更多反映中國傳統「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畫師在現實生活中擷取素材,描繪出逝者生前的生活場景。而在目前發現的唐墓中,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墓室才能有繪製壁畫的規格。此人日常生活以及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呈現,各各方面的生活場景透過畫師記錄下來,如儀仗圖就可看出君王出巡的大陣仗,這也是唐墓壁畫有別於其他類型壁畫最大不同的地方及特點。

 

楊文宗也提及,對於唐墓壁畫保存,大陸採取揭取、移出、修復及保存的方法。對於壁畫的保護,東西方還有些差異,西方到目前為止認為要原址保護,而大陸壁畫多集合至博物館裡。他也感歎地說:「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退而求其次的策略。因為這些古墓一旦被挖掘後,已很難在原址得到很好的保護了。」

圖說:這不是cosplay,而是在「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展場互動體驗中,展現一種穿越時空,回到唐朝之感。

千古壁畫移及博物館再呵護

楊文宗舉例,1972年時日本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發現高松冢古墳,時代大約為中國唐朝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因為墓室中發現的海獸葡萄紋鏡與中國1958年在陝西西安銅人原獨孤思貞墓中發現的銅鏡一模一樣,因此古墓的年代應該就是在那個時期。當時日本政府隨即進行原址保護,在墓的周邊設置相關儀器來控墓內的環境(朝恆溫掌控),沒有想到古墓到2000年出了問題,日本政府也只好對高松冢古墳進行搬遷,因此,到目前為止要完全解決壁畫原址保護,他認為,全球技術還沒有辦法達成。

 

楊文宗直接點出問題,他認為,原址壁畫保存最大問題,在於位置處於地下,很難切斷地下的水源,就算在上游切斷,還是難保古墓受到損傷,一定要建造成一個恆溫、恆濕的密閉環境才能保存下來。至於這些千年古墓一直可以在千年後保存下來,即因下葬後隨即回填,形成一個密閉環境,有利於器物的保護。遠則幾千年以前,近則幾百年的壁畫,若都沒有被盜墓者侵入擾動過,亦未被自然力破壞的,比如地震、水災之類的,被打開的墓相對比較完整。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除了集合9位古墓之最外,還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特邀當代唐墓壁畫研究專家──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副館長、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楊效俊及楊文宗進行講座。

 

講座

第一場:大唐風華——唐墓壁畫與絲路文明

時間:2020年09月29日(二)15:30-17:2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01教室

講者:程旭 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副館長、中國少數民族史專業法學博士

 

第二場:由真至藝——七到九世紀唐墓壁畫藝術風格變遷

時間:2020年11月12日(四)13:00-15:00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 陳其銓書道紀念室

講者:楊效俊 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第三場:古代壁畫的保護技術

時間: 12/15(二)10:30-12:00

地點:中原大學祐生建築館307教室

講者:楊文宗 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聲林之王》連兩年入圍電視金鐘獎 王令麟:「入圍就是肯定,我們會繼續努力!」

RunNews台北報導

《聲林之王》連兩年入圍電視金鐘獎

王令麟:「入圍就是肯定,我們會繼續努力!」

第55屆電視金鐘獎頒獎結果揭曉,ETtoday新聞雲《聲林之王》連續兩年入圍電視金鐘獎。參加完電視金鐘頒獎典禮的東森集團大家長王令麟總裁感性地說:「入圍就是肯定,《聲林》工作團隊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裡。未來,東森集團會持續支持台灣的優質節目,讓年輕人展現自己的能力,在舞台上發光發熱。」他更感謝《聲林之王》廣大觀眾群的支持,目前為止,《聲林之王》在YouTube已經累計超過2億次的觀看紀錄,有觀眾的支持,才能鼓勵ETtoday新聞雲持續製作優質的節目。

 

      王令麟出席《聲林之王》電視金鐘獎慶功宴致詞表示,「聲林之王有這個福氣,兩次入圍、一次得獎,今天雖然沒有得獎,但是,入圍就是被肯定。」,他也提到,「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力。雖然今年因為新冠疫情,聲林之王停播,但是我正在積極地跟資深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及詹仁雄研究,如果明年疫情持續,我們要找另外的方法讓聲林之王開播、傳承下去。」

     王令麟還說,在此要向所有《聲林之王》的朋友們表達最大敬意和謝意,短短兩年內已經有十幾位歌手,發行音樂作品,也得到社會各界廣大迴響,這是全體《聲林之王》歌手和工作人員的努力成果,應該被肯定!藉此機會向所有觀眾及夥伴們說明:《聲林之王》在ETtoday新聞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目,ETtoday新聞雲所有流量來自年輕的朋友,我們在9月份已經創開台新高紀錄,單日流量已經達到3,490萬人次的新高紀錄。這是過去蘋果、udn等競業也沒達到的,但我們做到了!因為有這樣的流量,表示我們有更多年輕粉絲支持ETtoday新聞雲,未來ETtoday新聞雲將持之以恆,繼續支持《聲林之王》,讓各位歌手在台灣、華人圈發光發熱。

 

      慶功宴媒體聯訪時,資深製作人王偉忠表示:新聞雲與量子娛樂將會持續走下去,讓年輕人的音樂才華在全球能夠發光發熱。此外,資深製作人詹仁雄也表示:特別感謝王總裁願意斥資上億投資優質節目,為台灣的電視圈,按下了很棒的按鈕,以往台灣以帶狀節目為主,在聲林之王的帶動下,今年可以看到很多巨型節目出現,聲林之王樹立綜藝節目的新典範。同時詹仁雄也和金鐘獎評審們喊話,預告明年聲林之王第三季還會有更多突破、會看到有更大的不同,絕對精彩可期!

 

      除了入圍電視金鐘獎,ETtoday新聞雲也榮獲金峰獎、國家品牌玉山獎等多項大獎肯定,對此,王令麟表示,感謝千萬粉絲們,沒有你們的支持與愛護,ETtoday新聞雲不會榮獲這麼多獎項; ETtoday新聞雲將於10月6日出席玉山獎頒獎典禮,接受殊榮。王令麟承諾,未來更將取之社會,回饋社會!同時王令麟預告,繼《聲林之王》後,《料理之王》10月23日(五)起,每周五晚間9點於ETtoday新聞雲全平台播出;10月24日(六)起,每周六晚間6點於JET綜合台播出。敬請觀眾準時鎖定。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新福音!新獨特機轉的口服藥 幫助調節出生活的平衡狀態

RunNews台北綜合報導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新福音!新獨特機轉的口服藥 幫助調節出生活的平衡狀態

思覺失調症除妄想和幻聽外更承受情緒症狀 醫界呼籲:勿再汙名化疾病受害者

獨特機轉治療思覺失調症更全面 多巴胺調節兼顧患者的病情與情緒感受

21歲女大生情緒潰堤擔心再次脫序失控 獨特的機轉治療幫助重拾生活滋味

圖說:思覺失調治療新趨勢為多巴胺調節,可讓患者生活獲得新平衡

透過第54屆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劇情,思覺失調症獲得社會上許多人的注目,但是在數個社會事件發生後,許多民眾誤以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皆有攻擊性行為,進而感到恐懼、憤怒,不瞭解患者在疾病治療的艱辛歷程,不只是妄想、幻覺等症狀,也飽受情緒、認知、解組症狀的折磨,難以脫離。

思覺失調症在台灣的發生率約是1%,每百位人口中便有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好發年齡為15歲至30歲,很多的患者因為受到疾病的干擾而無法完成學業或順利工作,失去他們原有的人生。所幸思覺失調症的治療發展持續推進,常見的治療選擇為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可透過抑制大腦多巴胺或血清素分泌以減少患者出現的幻覺、各種妄想等症狀,但是過少的多巴胺及血清素將導致患者沒有生活動力或社會退縮,反而造成患者用藥後,難以回歸社會。要讓多巴胺調節得剛好是重要的治療發展趨勢,目前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出現新獨特機轉,結合目前既有的抗精神病藥物的優點、減少藥物的副作用,不會過度抑制多巴胺和血清素分泌,以調節的方式讓濃度不過多也不過少,幫助患者生理上維持在適當的平衡狀態,除了正性症狀,也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症狀、情緒症狀及認知功能障礙,讓患者有機會重拾對生命的熱情。

思覺失調正性症狀為治療重點 情緒也需要被照顧

圖說:鹿港基督教醫院邱南英院長說明思覺失調症疾病現況

鹿港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兼副院長暨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邱南英說明,思覺失調症其實是綜合許多精神症狀和徵候疾病的一種疾病症候群,症狀除了大眾較熟知的正性症狀(如:聽幻覺、妄想等)其實患者也承受著負性症狀(如:社會退縮、面無表情、消極懶散、沒有動機等)、認知相關症狀(如:判斷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以及情緒相關症狀(如:憂鬱、焦慮、擔心、易怒等)、解組症狀(如:胡言亂語、混亂怪異的行為)。目前思覺失調症急性期的治療多專注於減少正性症狀,但是待患者脫離急性期後如何回歸社會,降低家庭與整體的社會負擔,是一大課題。

圖說: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陳紹祖主任說明思覺失調症治療新趨勢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指出,現在常見的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能有效減少正性症狀,但在正性症狀減少、病情穩定後,患者其實情緒上仍飽受折磨。許多患者在恢復病識感之後,易產生情緒低落、憂鬱的感受,面對人群時會感受到明顯壓力,有些患者甚至會經歷沒有原因的焦慮感,生活中滿滿害怕、不安的情緒,經常有人詢問醫師「我還可以回去念書嗎?」,其實背後反映的即是患者對於疾病復發的恐懼感。而獨特機轉藥物問世後,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機會保留良好的身體機能,降低沒來由的情緒問題,增加患者回歸社會的勇氣。

圖說:鹿港基督教醫院邱南英院長與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陳紹祖主任一起啟動

相當比例的患者無法重回社會 獨特機轉的藥物協助重拾信心

21歲的小琪(化名)曾是國立大學的高材生,正值青春年華的她,甫上大學便出現脫序行為,曾經裸體在街上奔跑,總感覺身邊的路人要傷害她,內心恐懼不已。家人陪伴就醫後確診為思覺失調症,但是因為缺乏藥物的穩定治療,病情反覆,使小琪無法繼續求學,決定休學靜養。後來聽從醫師的建議,以獨特機轉的新型藥物進行治療,很快地小琪不再受幻聽、妄想等症狀困擾,因為病識感而產生的憂慮情緒也大幅改善,漸漸她重拾信心,經常積極參與醫院日間病房的復健活動及功能訓練,期待有一日能再重回校園完成學業。

陳紹祖主任分享,對於許多患者而言回到正常生活其實是他們最大的願望,可是因為思覺失調症會造成患者思考能力不如以往,再加上患者心中總是恐懼疾病復發,什麼事都不敢做。因此目前大約僅有三成患者可以在穩定治療的情況下回歸社會,尚有三成患者雖能照顧自己,卻仍無法恢復原有的能力,完成簡單的工作。

曾有患者家屬說:「沒關係,爸爸養你一輩子。」雖然背後的情感讓人動容,但陳紹祖主任仍期待可以有更多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回歸社會,因為患者父母會老、兄弟姊妹會有自已的家庭,患者終有一日還是要學習自立。因此陳紹祖主任鼓勵患者透過新獨特機轉藥物,改善全面性症狀,幫助患者開創自己的第二人生。

思覺失調為大腦的疾病 患者需要你我拉一把

邱南英院長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不是社會事件的加害者,目前社會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污名化是對患者及家庭的另一種傷害,許多患者終日惴惴不安,不停地問:「有一天我會不會也傷害別人?」有色眼光間接成為患者回歸社會的阻礙,讓他們蒙受沉重的壓力、無法前進。邱南英院長鼓勵,患者一定要配合醫囑,接受追蹤,家屬要密切關懷,提供支持,在穩定治療的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不會再復發,目前也有很多資源幫助患者重新出發,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娛樂治療、行為治療、產業治療、社會復健計劃等等非藥物治療方式。若社會能再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包容,相信會有更多的思覺失調患者進入穩定治療的階段,減少暴力、攻擊相關的事件發生,使他們能回歸社會,正常生活,創造好的正向循環。


 

「思覺失調症」小檔案

症狀

表現

可簡易分為正性症狀、負性症狀、認知相關症狀以及情緒相關症狀。

l   正性症狀:幻聽、幻覺、妄想等

l   負性症狀:無法與人交流談話、情緒起伏不定、無法照顧衛生飲食等

l   認知相關症狀:專注力下降、記憶力下降、執行功能下降等。

l   情緒相關症狀:情緒不穩、易怒、憂鬱、自殺傾向等。

發生率 台灣思覺失調終生盛行率約為百分之一,預估台灣每百位人口中便有一位思覺失調患者。好發年齡為15歲至30歲,
藥物
治療
選擇
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

1950年代開始出現抗精神病藥物,主要機轉為抑制大腦分泌多巴胺,但容易造成患者精神呆滯、出現錐體外路徑症候群等副作用。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多巴胺D2受體與血清素5-HT2A受體拮抗劑)

包含1980年代至今的抗精神病藥物,常見機轉為抑制大腦分泌多巴胺或血清素,明顯減少錐體外路徑症候群等副作用,目前有口服及長效針劑等治療選擇。

獨特機轉藥物(血清素與多巴胺調節劑)

目前最新型的思覺失調口服藥物,以調節的方式協助患者穩定多巴胺及血清素濃度,使兩者的濃度不會過多或過少,患者可因此保留更多的機能,臨床觀察發現患者的情緒困擾也變得較少。

食慾之秋易嘴饞?吃這個滋補、養顏無負擔

RunNews綜合報導

秋季天氣漸涼,食慾大開了!秋天是食補黃金期,選擇好,可以保養身體健康、窈窕又不負擔,但補過頭,一不小心可能就容易發胖。所以,秋季保養重點是甚麼呢?

秋季乾燥不可忽視,入秋後,天氣變乾燥,秋燥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等,而秋季潤燥好食材 – 銀耳,銀耳含多元營養素,如豐富的胺基酸、膳食纖維等。表面黏滑的膠質能潤燥補水,對愛美的女生更是養顏聖品呢!營養師朱瑞君表示銀耳熱量低又非常具有飽足感,適合解饞又不怕囤積,餐間的小飢餓就可墊墊胃。營養師朱瑞君建議購買銀耳,選擇優質食材來源及留意避免添加物,選擇有標章的優質產品,吃得健康且安心。

目前市面上獲獎最多的歐典生機銀耳花釀,嚴選來自海拔3000公尺的珍貴的阿里山櫻花段木銀耳種源,是銀耳最上選品種,具有特殊的芬香、柔嫩的口感,再搭配自然熟成釀造雪花釀,混和清新淡雅的氣息、濃郁香甜,清爽無負擔。

歐典生機在品質上的堅持,榮獲「慈悅TIC雙潔淨標章」、「銀髮友善食品Eatender銀饌獎」、國產農糧原料防疫食品競賽複賽入圍等。在胃口大開的秋季想要滿足口腹之慾,同時維持健康又窈窕美麗,歐典生機銀耳花釀是您安心、美味的優質點心選擇!各大超商及全聯皆有販售。

網址:https://reurl.cc/KjX3vm

 

銀耳熱量低具有飽足感,適合解饞又不怕增加身體負擔。營養師朱瑞君/提供

展綠科技 讓「用電管理」變聰明

RunNews綜合報導

今夏頻傳跳電、限電危機,民眾節能意識高漲,展綠科技自2014年創業至今,從智慧家庭市場出發,切入物聯網創新應用,打造綠能智慧電表及智慧用電管理系統後,也應用在工業及商業市場上,在國內外都有成果,甚至成為半導體業者聯電及世界百家先進等知名大廠與企業合作夥伴。

 

展綠科技的願景是讓全球所有的設備用電可視化,以簡單、經濟、低風險的方案,不需要額外施工,就可不費吹灰之力輕鬆管理電量,解決傳統用電管理最大的「痛點」高成本與安裝複雜等問題,主打後裝市場,在不需停機斷電的條件下,即可快速大量安裝,達到全方位監控全方位管理,隨時找出所有設備潛藏的問題,可說是一直都在「用電管理」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展綠科技主要提供的服務有,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販售、用電健康檢查以及雲端AI監測訂閱等服務,已大幅度解決目前市面上節能減碳推廣的窘境,以最經濟實惠、最簡易的方法,來達到全球用電管理,進而實現節能減碳的目的。展綠科技/提供

 

工作歷練相當豐富的展綠科技執行長吳仁作表示,「用電管理」超前部署是必要的課題。看到未來的趨勢,決定把構想化為實際,透過創新型的輕巧、極簡安裝、具價格競爭優勢的條件下,順利實現微智慧電網的服務,貢獻在中大型企業用戶如工廠、飯店與機房等用電量大、場域複雜以及小型住商如餐飲業與社區大樓等,長期為用電管理苦無對策的對象,有效找出潛藏用電異常與過熱的公安疑慮及吃電怪獸等問題,展綠科技透過持續不間斷監測數據分析,協助客戶達到節電、用電安全以及預測性的維護,讓所有設備可持續保持在最佳效能運作的狀態。

展綠科技「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能做到業界唯一「持續性不間斷蒐集資訊」,可持續量測設備一段時間,讓設備問題無所遁形。展綠科技/提供

 

家中電費總是破錶? 冷氣、冰箱、微波爐、電熱水器等百百種家電中,您知道家中「吃電怪獸」是誰嗎? 掛上展綠科技的智慧鉤錶,馬上就能揪出電費暴增元兇,且對症下藥,精準用電,省下額外冤枉電費。展綠科技今年推出「智慧型用電工具包」,屬輕量型工具包,內含資料接受器、電流指示器(無線羅氏線圈電流)以及智慧鉤錶,可說是電機技師的好幫手,可隨時監測電器設備與線路的即時用電數據,持續蒐集資料不間斷,小至手機、冷氣、冰箱,大至工廠的大型機具,不需用電、體積小,可即時管理電線狀況、偵測過熱風險,透過連線,可將數據資料傳至手機及雲端網站,更可透過即時通訊軟體隨時接到各式通知。

展綠科技「智慧型用電工具包」有分大中小型,使用軟管型態,比起市售電表安裝上較不受空間所影響,加上最大量測數值可達3000安培。展綠科技/提供

 

 

「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與傳統工具三用電表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它可持續測量電量不間斷,持續性蒐集資料,並找出電器淺藏的問題。吳仁作舉例來說,有時白天水電技師在現場量測時,並無任何問題,直到半夜才發生問題,要經過長期觀察持續不間斷,才能看出「用電」問題所在,吳仁作甚至還開玩笑說「就像人一樣,需要長期觀察才可看得出來」。「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能做到業界唯一「持續性不間斷蒐集資訊」,可持續量測設備一段時間,讓設備問題無所遁形,解決了傳統工具僅能現場幾秒鐘的量測,十分不易找出潛藏問題,然後再做後續的數據分析。該公司還有一個案例,基隆花園社區某棟大樓跳電跳得很厲害,社區大樓管委會長期找水電技師來都無法找出問題所在,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找到了展綠科技,「持續測量」後分析數據,最後不但順利解決問題,甚至推薦給其他社區使用。

 

「智慧型用電工具包」有分大中小型,其中又包含電池型以及插座型兩種,在設計部分,採使用軟管型態,比起市售電表安裝上較不受空間所影響,加上最大量測數值可達3000安培,不論電線或銅排都能安裝,透過無線傳輸,在近端可使用手機APP看到即時電流,也可透過閘道器將資料上傳至雲端網站,平台會將數值整合為三相電流,除了能觀看即時電流外,也能存取歷史資料供使用者查看及下載,方便使用者管理。

 

根據消防署統計,電器是引發火警傷亡最大的原因,其中電器走火或老舊電線更是致命原因,如何預防此類悲劇發生? 若請外面的電工技師到府,不但費時甚至還需要剪斷家裡電線重整,除了用電管理外,展綠科技也推出「用電健康檢查服務」。該服務能馬上幫找出潛藏用電安全,不需要停機斷電,安裝快,拆得也快,約莫一個小時內就能搞定,還不會破壞家裡的線路,安全守護您與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不少使用者好評與推薦。

 

現為展綠科技相當重要的成長期,後續將更積極尋求合作對象及訂單,擴大營運規模,今年更會加速國際市場布局,除東南亞市場,更要擴大至歐洲及美國市場,將產品和技術推向全世界。

 

官網

響應世界紫斑周! 皮膚出現紫斑、瘀青別大意 體內恐出血

RunNews台北報導

響應世界紫斑周! 皮膚出現紫斑、瘀青別大意 體內恐出血

藝人Selina任家萱跟50位血液科醫師齊健走!以生命經驗鼓勵ITP病友 勇敢面對困境

病友會與諾華攜手合作 拍攝3位真實患者故事演繹生命不凡

圖說:血液腫瘤科醫師攜手Selina任家萱與ITP病友一起健走,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勇敢面對

輕輕一碰就瘀青,以為被家暴?月經來時大出血,血量大到需要每兩小時換成人紙尿布?上廁所大號一用力,就會腦出血?這些其實都是紫斑症病友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但民眾對於紫斑症認知並不高,以為是其他疾病,因此,中華民國紫斑症病友會與台灣諾華為了提高民眾的疾病意識,於世界紫斑周舉行《紫願X友你同行》ITP健走活動,除了邀請藝人Selina擔任衛教大使拍攝影片及出席健走活動之外,也邀請將近50位血液科醫師共同健走,希望透過各界力量,呼籲紫斑症病友「因為不凡,選擇勇敢」,要穩定持續治療、接受自己的不凡之處擁抱夢想。

圖說:左起為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ITP衛教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被稱為紫斑症)的好發族群為年輕女性,也有部分是18歲以下的孩童,在成人的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有 1.6 至 3.9 人發生,而兒童的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就有 1.1 至 5.8人。[1]正常的血小板數值為15萬-40萬/ul之間,ITP患者嚴重時會掉到2萬/ul以下,可能導致致命的腦出血[2]。周文堅理事長形容ITP是「突然闖進生命裡」的疾病,正因為來得措手不及,打亂生活的節奏,導致許多患者在確診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感到徬徨。

    中華民國紫斑症病友會理事陳佳美提到,紫斑症(ITP)病友因為容易瘀青、體內出血,影響工作與人際社交關係,例如月經來血流不止而頻頻跑廁所換衛生棉,被主管認為工作偷懶而被資遣;ITP孩童容易瘀青,在求學期間與同學相處需要更多協助,才不會容易被排擠;而疾病除了造成病友們身體的不適之外,心理上也更需要支持協助,才不會因為「害怕」而蜷縮在家裡,這也就是今年特別舉辦ITP健走的原因,希望鼓勵患者可以走出家門,勇敢與人相處;更希望讓病友們相信,自己能夠再勇敢往前一大步,呼應到「因為不凡,選擇勇敢」的宗旨。

    目前台灣有超過3000位ITP患者[3],有些患者出現症狀卻不知求診管道,深陷其苦,因此包括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銘崇、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等50位血液科醫師特地彼此互相號召,共同參與健走活動,並且在活動中花費更多時間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狀況,進一步了解ITP患者所面臨的處境,鼓勵病友「勇敢我+1」;活動中也規劃了互動關卡,讓大眾了解疾病的常見症狀與嚴重性,。關卡包括以棒球九宮格的方式讓民眾答題ITP的常見症狀與求診管道,同時也規劃血小板5萬大作戰的遊戲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穩定達到血小板>5萬的目標,放心追求夢想。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說明,ITP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會讓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攻擊血小板,除了阻礙血小板的生成,也加速破壞的速度,造成血液中血小板含量過低,導致內出血,皮膚上出現的紫斑、瘀青即是一種警示,除此之外,流鼻血、牙齦出血、月經異常出血、嚴重異常的腸胃道出血等也都是常見症狀,須提高警覺心,若有發現上述病兆,務必盡快到血液科就診。

    雖然疾病難纏,但所幸目前有多元的治療選擇,當患者的血小板數值能穩定的在5萬以上,就有機會能夠從事想做的活動,不再受到疾病的限制。在過去,類固醇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但因僅能治標,加上肥胖、血糖上升、骨質疏鬆等的副作用常讓患者望之卻步。目前的治療新趨勢是以血小板生成素治療,邱宗傑補充,血小板生成素能在骨髓中製造更多血小板,當患者血管受傷時,能和血液中凝集因子合作,及時幫助止血,讓患者減少紫斑跟瘀青、血小板穩定[4],提升生活品質。但部分患者也需留意頭痛、疲倦、嘔吐等副作用。

    ITP衛教大使任家萱Selina也在現場以自身故事分享「勇敢是沒有選擇性的」,Selina表示,雖然火吻跟生病剎那聽是不一樣的兩件事,但在心靈層面上卻都回歸到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必須「面對它,因為害怕會讓人躲在原地」,從一開始了解到ITP的患者因為生理上的痛苦而影響到心靈的限制,就想起當時燒傷復健的自己,每天也萬分痛苦,曾經也有很多負面的念頭,但轉念很重要。她鼓勵ITP病友「有時候生命不同的際遇,反而會讓我們遇到更勇敢的自己」。在今年的ITP形象影片中可以看到在不同年紀的患者即使遭遇不同的困境,仍積極擁抱夢想的樣子,我想這就是演繹出「因為不凡,選擇勇敢」最好的詮釋。

<ITP形象影片>

影片大綱:影片內容改編自三位真實患者故事,大部分的ITP患者都遭遇過血流不止的痛苦,有人因為類固醇的肥胖副作用被惡意攻擊,有孩童純粹想感受跳舞的快樂,卻因為疾病影響了心靈的限制不敢前進,心境的轉換加上積極治療雙管齊下,患者終究可以放心地擁抱那些熱愛的事物,好比登山、熱舞或是做一頓飯與家人感受美好時刻。

中華民國紫斑症病友會盼以此影片鼓勵患者相信自己能夠「因為不凡,選擇勇敢」。

[1]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徴,施銘洋醫師,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 https://www.tarbd.com.tw/post/2020_tarbd_studygroup_itp_epidemiology_clinical_manifestations

[2]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基層醫學 第23卷第四期

[3] 2020健保資料庫資料

[4] 高醫血庫主任劉大智副教授(90年6月)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006/4732.htm

凱鈿「點點簽」與中華電信「快意簽」攜手 打造最高信賴等級的電子簽名服務

新冠疫情加速企業啟動遠距工作新型態,迫使企業進行內部數位轉型與升級,而如何部署具備資安防護的遠距工作環境成為許多企業高層關注的新課題。凱鈿行動科技(Kdan Mobile),將旗下電子簽名服務點點簽(DottedSign)結合中華電信快意簽數位憑證技術,強化線上簽署流程的安全性與可信度,為企業提供最高信賴等級的電子簽名解決方案。凱鈿行動科技執行長蘇柏州表示,點點簽服務能完全符合金融業、壽險業、電子商務產業等對安全需求較高的交易環境,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及跟上時代潮流。

 

點點簽(DottedSign)整合中華電信快意簽數位憑證技術,完善線上簽署保護機制

 

最高安全層級數位簽章認證必須經由信任的第三方憑證機構(CA)所發出的數位憑證來完成,中華電信快意簽為國內首家通過具公信力的國際大廠Adobe AATL認可信賴清單的多元身分識別應用服務。點點簽(DottedSign)整合中華電信快意簽數位憑證技術,凡屬企業線上發出的簽署文件,皆受到中華電信快意簽憑證信任機制保護。經由憑證信任機制,企業可防止文件被竄改,大幅提升交易安全。同時,企業也可選擇升級數位簽章服務,透過憑證式數位ID來進一步驗證簽署者身分,更加完善簽署保護機制。

 

點點簽(DottedSign)電子簽名服務兼顧企業資安與數位化需求

 

凱鈿行動科技執行長蘇柏州說:「在新型態的工作模式下,衍生大量雲服務與資安需求,我們透過與中華電信的合作,提供一個兼顧資安與數位化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維持工作效率及生產力。」因新冠疫情帶動企業遠距工作趨勢,點點簽(DottedSign)自今年以來全球用戶量已成長300%。凱鈿行動科技點點簽已廣泛運用於數位內容服務、美食外送、遠距工作者招募等業務流程中,在全球已有上百間企業單位使用。

 

為滿足企業不同的使用需求,點點簽(DottedSign)現提供多種升級方案,讓不同規模的企業皆可輕鬆導入。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考產品官方網站(www.dottedsign.com)或聯繫專人02-25020268。

 

凱鈿行動科技點點簽(DottedSign)電子簽名服務。凱鈿行動科技/提供

新設公司數創新高 開業成本壓力大 專家教節流妙方 別傻當「用電大戶」

台灣防疫有成,經濟部統計處表示1至7月新設公司數竟創歷史新高,達 71.2 萬家,年增率1.5%,顯現內需經濟仍有契機可循,選擇創業開店意願高。只是豎立在準老闆們面前的資金、成本開支這堵高牆壓力實在沉重,開源節流四個字是知易行難,該如何節流,相對來說較容易著手。

防曬膜實績-COZZI Blu 和逸飯店‧桃園青埔館。Uplus/提供

 

本該秋高氣爽的8、9月天,高溫依舊動輒攝氏34度以上,夏季越過越長,店面辦公室等室內開空調時間也拉長,為求舒適除了冷氣越開越強還能怎麼改善呢?老闆們可先思考悶熱來源究竟在哪?近年在台灣異軍突起的節能隔熱品牌「Uplus」總經理楊脩生說道:「陽光熱源不外乎透過玻璃輻射入內,或由磚牆壁面熱傳導而來,大多數商辦、店面都有為數不少的玻璃窗戶或大片落地櫥窗,其實,解決輻射熱就是關鍵!」。多數人都錯以為只要把窗戶都裝上遮光簾就好了,事實上玻璃本身若不具隔熱效能,裝再好的窗簾都無太大幫助,輻射熱依舊源源不絕透過玻璃進入室內,窗簾還可能吸熱、阻擋散熱,或受紫外線曝曬而變質易壞,把最需要的高透、明亮、開闊感都遮光光,好似前景一片黑暗,對創業主來說絕對不是個好環境。

來自國立中央大學奈米材料研究背景的品牌「Uplus」,利用累積數十年的「化學奈米分散技術」數據資料庫,大幅縮短研發期,創新奈米化產品。考量節能材料需求倍增,運用全球40多國認證的隔熱技術專利,開發出防曬膜、隔熱玻璃、隔熱漆等產品聚焦節能建材市場。此項專利使隔熱效能可達90%以上,還能阻隔全波段紫外線,將其中含量最高且穿透力最強的UVA波段對皮膚的傷害減到最低;且不含金屬之特性,不會有氧化衰退、霧化、干擾電子訊號等缺點。其最受矚目產品「吸血鬼之盾防曬膜」,新奇的名稱推升了討論熱度,且經國立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建材隔熱性能檢測顯示,可有效減少室內空調用電達18%以上,用電高峰甚至省電20%以上,因此吸引許多老闆、業主選用進行隔熱改善,甚至特地分享改善後的電費帳單,直呼節能效果很有感。吸血鬼之盾近來更陸續獲德國TÜV萊茵認證、新加坡綠建材Excellent等級標章、馬來西亞汽車隔熱紙SIRIM認證,領先一線隔熱紙大牌跑在前頭,讓國際連鎖餐飲龍頭、飯店、國內大專院校、連鎖服飾品牌、半導體科技大廠等都相繼選用,由見潛力可期。除了舊建物原有玻璃可直接貼吸血鬼之盾防曬膜;針對新建築或綠建築規劃,Uplus也有膠合隔熱玻璃產品,清晰高透與高隔熱特性同時具備,可替代易氧化衰退的低輻射玻璃或昂貴的中空複層玻璃,節能效率延長外更減少了許多窗框料成本,頗受中大型建案青睞。

防曬膜實績-日月光股份有限公司中壢廠辦。Uplus/提供

 

此外,後疫情時代加諸下,Uplus也積極開發防疫相關產品,推出『NanoU⁺奈米銀抗菌膜』,聚焦於企業、商空公共區域的抗菌防護,舉凡公共電梯按鈕、ATM、桌面櫃台、觸控螢幕、POS機、超商多媒體機台等接觸介面,都是使用的重點區域。東南亞、歐、日等疫情嚴峻的國家對此產品的高詢問度,表示公共區域抗菌防護日常化越趨重要。

 

NanoU⁺奈米銀抗菌貼。Uplus/提供

 

地球持續暖化對於位處亞熱帶的台灣影響甚鉅,經濟發展與限電議題不斷爭論拉扯。節能隔熱原就應從根本問題解決,我們不該揚湯止沸,何況能源短缺是既定事實,走入電費高漲這條不歸路,任誰都不願當用電大戶。

Uplus與產品相關資訊可至以下網址查詢www.globaluplus.com

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檢測技術再躍進 長庚大學研發「免疫護照」技轉台塑生醫進軍國際

RunNews台北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檢測技術再躍進 

長庚大學研發「免疫護照」技轉台塑生醫進軍國際

圖說:為供給國內外學研單位使用由長庚大學包家駒校長、施信如主任、台塑生醫劉慧啟副總經理代表簽約技轉。

科技部推動「國際產學聯盟」(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及「防疫科學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Science)計畫,建構產學研合作平台與國際市場連結,同時孕育國內科技防疫體系網絡,進行跨領域多面向之研究,希冀能厚積我國防疫科技之實力,提升防疫整備與應變量能,為未來面對新興感染症之襲擊做好準備。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肆虐,疫情從去年12月爆發至今,全球已超過2694萬人染疫,台灣雖然守護得當,但在近9萬件的通報案例中,仍有493位確診案例。為遏止疫病蔓延,各國紛紛投入疫苗及檢測技術的研發,希望可以透過根源雙向防堵,有效控制冠狀病毒的傳染。

根據世衛組織在八月初所發佈的疫苗開發訊息數據指出,新冠疫苗開發過程由於在抗體效價的測試上複雜艱辛,全球目前約有165種疫苗處於試驗階段,雖已有六種處於三期臨床試驗階段,但經抗體效價檢測正常的情況下,還需經過三期試驗及一系列的審批過程才能批准上市,因此,如何在疫苗研發階段,提供快速抗體效價的檢測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為有效防止疾病蔓延,長庚大學經過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團隊的測試與努力,耗時3個月,成功研發出「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檢測套組」,只要透過中和抗體與特定蛋白質的結合,經2、3個小時即可快速得知體內是否具有抗病毒的中和抗體。

圖說:由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 施信如教授代表說明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檢測套組技轉成果

長庚大學施信如教授表示,這次是獲得科技部特色領域研究中心防疫科學研究中心計畫的支持,完成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檢測套組」,不需利用活體病毒的檢測,就可推估體內中和抗體的效價,不但可提高整體檢測的安全性,也可用於提升新冠疫苗的開發速度。

台灣現行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中和抗體的檢測方式,是透過病毒感染細胞後與血清樣本結合後,觀察是否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細胞,可確認血清中是否有中和抗體存在,但培養活病毒只能在生物安全第三級實驗室(BSL3)才能執行,整體檢測程序時間較長且價格昂貴,無法應用於大量篩選樣本上,故在執行上有相當的困難度,長庚大學新開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檢測套組」,在一般實驗室即可操作,檢測時間短,對於篩選有效疫苗進度上有明顯助益。

為提供給更多國內外學研單位使用,長庚大學特別與台塑生醫進行技術移轉合作,9月16日在科技部生科司陳鴻震司長、長庚醫院醫檢部黃瓊瑰副主任等貴賓見證下,由長庚大學包家駒校長、施信如主任、台塑生醫劉慧啟副總經理代表簽約技轉。

長庚大學表示,希望透過國內的檢驗試劑生產廠商專業行銷,將這個好消息傳遞於全球,幫助各國降低相關疫苗與抗體藥物的開發時間與成本,有效提前遏制疫情的再擴散,此套組用於已開放邊境之國家,未來亦可做為「免疫護照」的測試方法,提高檢測體內中和抗體的能量與速度,幫助世界經濟交流時人體健康的把關。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施教授表示,國人面對新冠病毒的疫情,仍需遵照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出入公共場所正確佩戴口罩,降低社區感染與傳播的機會,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現階段長庚大學亦朝向具前瞻性及實用性的轉譯癌症醫學暨分子檢驗、預防醫學檢驗、感染疾病研究和檢驗試劑開發等研究方向前進,除了持續用心研發各類疾病治療方式外,也願意與全世界分享長庚大學於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之運用,為國人、世界人民的健康,盡一份心力。

 

圖一、新冠病毒中和試驗新式與傳統的比較與優勢

  傳統新冠病毒中和試驗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檢測套組
原理 將活的病毒感染細胞,

測試抗體的有無與效價

測試樣本是否可與特定蛋白質結合,推估抗體的有無與效價
安全性 必須於BSL3實驗室操作 一般實驗室即可操作
價格 昂貴 便宜
操作時間 5-7 2-3小時
真實性 最為反應抗體真實效價 推估抗體效價,

可用人工智慧公式推估校正

應用性 1-10 個篩選 大量篩選

 

圖二、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效價檢測套組操作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