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合作賽下半場 小宇宋念宇痛苦大喊:Holy shift 《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重量級導師降臨 合作炸翻聲林舞台
RunNews台北報導 王者合作賽下半場 小宇宋念宇痛苦大喊:Holy shift 《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重…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19.10.16.花蓮.萬榮報導】
萬榮鄉公所10/19(六)10:00於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停車場辦理「部落市集」、14:00原住民文物館二樓辦理「『太』好聽了吧!讓太魯閣族傳統歌謠喚起文化的記憶系列活動」,透過首波系列活動,邀請他族從事部落在地產業及推動傳統歌謠文化工作者,分享其經驗並間接刺激萬榮鄉對於音樂文化有興趣者對於族群音樂的想像,藉此嘗試以當代的思維與傳統歌謠做結合,產出不同風貌的族語歌曲。
※「『太』好聽了吧!讓太魯閣族傳統歌謠喚起文化的記憶系列活動」
■10/19(六)14:00-18:00【專題講座】舒米恩
■10/26(六)14:00-18:00【音樂座談】小魯凱音樂傳唱隊-佬祖
■11/9(六)14:00-18:00【工作坊】謝皓成
萬榮鄉古明光鄉長表示,隨著時代變遷,音樂及產業的變遷也記載了歷史的演進,每首歌曲及每項產業的背後反映的除了情感以外,更是乘載著時代的背景及樣貌。因此透過太魯閣族的傳統歌謠及市集喚起過去的文化記憶,瞭解其創作背後的社會景象,並且透過在地音樂風格與表現手法的轉變,從過去連結到當代,結合現今族人能尋回自己族群的認同感與使命感。
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計劃於2020年共同辦理音樂文化為核心的展覽,透過音樂作為媒介,探究太魯閣族歷史的變遷及歌曲所反映生活樣貌,並且隨著時代變遷影響音樂樣貌的轉變。並藉由部落市集活動規劃,以在地特色小吃、農特產品、原民手工藝攤位及原住民歌舞表演的呈現,結合萬榮鄉年輕世代的產業,展現屬於萬榮地區的歷史,期盼透過展覽能與在地做連結,將此紀錄及文化延續傳承下去。
古明光鄉長提及,10/19結合在地部落特色小吃、農特產品、原住民手工藝等14攤位辦理萬榮鄉部落市集,希冀藉由市集宣傳模式帶動週邊地方產業,並透過擺攤方式直接參與的機會,傳達並教育遊客以秉持著造訪原鄉、尊重文化、支持在地的態度認識萬榮鄉,體驗知性與感性的旅遊行程。
【花蓮縣萬榮鄉公所】http://www.wanrung.gov.tw/
「花蓮縣萬榮鄉公所FB」https://www.facebook.com/wanrung.gov/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鄰19號(03)875-1321
RunNews台北報導
眼科調查:近90%父母認為OK鏡可控制近視增加
遠視儲備、測眼軸長 視力防控新進化
根據國民健康署於106年執行之「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註1)指出,國小六年級70%學童有近視問題,到了國中三年級近視率高達近9成,且近3成是高度近視患者。現在學童近視原因大多數是由於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國健署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國小學童平日放學使用3C的比率已達49.6%,若遇到放長假,學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會大幅提升,家長若沒有做好掌控,讓3C產品成為孩子的「玩伴」,則近視的機率將明顯增加。
林小妹現為散瞳劑治療的患者。因父母忙於工作,所以時常以3C產品安撫她,3C產品變成名符其實的保姆,再加上父母缺乏從小就要定期檢查視力的正確觀念,林小妹在小三上學期的視力檢查,被學校發現視力較同儕有明顯偏低的情況,進一步的視力檢查後,發現年僅9歲的她已患有近視。門診醫生建議林媽媽可以先點散瞳劑控制林小妹的近視度數,並需減少小孩使用3C產品的時間。但持續點散瞳劑的副作用,讓林小妹產生容易畏光、看近視力模糊等問題,林媽媽怕長期下來會造成孩子學習上的困擾,在與醫師討論後,考慮讓林小妹嘗試配戴OK鏡(角膜塑型片),期望可以控制近視度數及改變畏光的不適感。
依據大學眼科2019年「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控制方式調查」數據顯示,雖有高達92%的家長擔心小孩患有高度近視,但也有80%家長擔憂孩子因散瞳劑治療產生的畏光問題,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考慮以角膜塑型片取代點阿托品藥水(散瞳劑)來控制近視且數據顯示使用OK鏡(角膜塑型片)可控制學童近視的觀念已受90%的父母所認同!
永和大學眼科鐘珮禎醫師說明,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度數增加施行多年,透過晚上睡覺時配戴,利用角膜可塑性,溫和改變角膜弧度,在周邊視網膜影像產生正視或輕度近視狀態,因而減緩眼球增長及度數增加的速度。同時,還具有白天不需要戴眼鏡,也可以擁有清晰視力的優點,且避免點散瞳劑引起的外出畏光問題。角膜塑型片只是改變角膜的弧度,不需要開刀不會有傷口,但需要特別注意鏡片的正確清潔與定期回診,若是清潔不當可能會造成細菌感染。
鐘珮禎醫師提醒,雖然角膜塑型片可以有效控制近視度數的增加,但若能更早開始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好習慣,就可以在近視之前及時介入治療,更高程度地降低高度近視發生率。而所謂定期檢查,不僅是檢查孩子視力好壞,還要綜合紀錄與觀察孩子的「眼軸長」跟「遠視儲備量」。鐘醫師解釋,一般正視眼的焦點會落在視網膜上,因此看到清晰的影像,而孩子出生時,由於眼球還小,眼軸(眼球視軸的長度)較短,一般都有遠視(焦點落在視網膜後方),隨著眼球成長發育,眼軸增長,遠視慢慢減少才逐漸發展成正視眼。當遠視儲備量提早用光,近視就可能提早發生,而越早近視就越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因此,提醒家長平常除了需注意小孩的用眼習慣之外,也要定期帶小孩去做遠視儲備量測量及檢測眼軸長,大學眼科視光門診還會搭配可即時紀錄並長期觀察的line@來追蹤,提早發現問題,家長應高度防備並配合醫生建議,才能有助降低小孩成為眼鏡一族的可能性!
附件一:大學眼科2019年「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控制方式調查表」結果說明
註1: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
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10347/File_11816.pdf
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8776/File_8403.pdf
(台北訊)經濟部商業司為協助餐飲業者開拓新南向市場,日前由李鎂司長率團赴泰國進行媒合及考察活動,臺灣業者包含揚秦國際、迷客夏、春水堂、度小月及冰品、養生料理、臺式料理等15家知名餐飲業者,與當地華商經貿組織、招商投資中心、百貨通路商及餐飲業者等進行拜會及媒合交流,開拓泰國餐飲商機。
首先與當地華商組織對接開場,由泰國臺灣商會聯合總會進行臺商經驗分享,並邀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童振源代表與會,介紹「台泰雙向投資服務單一窗口」服務,包含臺灣企業投資諮詢、商機媒合等,提供欲前進泰國投資之業者協助與運用。
另特別與泰國華商經貿聯合會合作辦理「2019臺泰商機媒合會」,邀集對臺灣餐飲業有興趣之30餘家泰國企業參與媒合,促成簽訂7張合作意向書,而透過本次媒合會及拜會活動,已有數家泰國業者與本國業者有合作意願,希望能進行更進一步的商機合作。
透過本次媒合考察活動,促成臺灣餐飲業者與泰國企業的合作,於未來實際合作時如果面臨到法律及稅務等問題,商業司亦有提供相關諮詢服務,協助業者進入新南向市場布局,解決新南向市場拓展所面臨的問題。
泰國人口約6,900萬人,是東協第二大經濟體,位於東南亞交通樞紐,是進入東協市場重要的門戶,在餐飲方面,泰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逾4,000億泰銖,而臺灣美食國際聞名,舉凡珍珠奶茶、小籠包、台式麵包等無不風靡全球,因此也希望將臺灣餐飲輸出泰國 ,(經濟部商業司廣告) 。 泰國人喜歡嘗試新美食,隨著所得提升也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而臺灣餐飲業的多元、創新、健康的經營模式,符合泰國餐飲消費趨勢,商業司也希望帶領國內連鎖餐飲業者把握泰國餐飲市場持續成長的機會,搶先贏得泰國餐飲市場商機。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19.09.14.台中報導】
「積澱過後、面對當代–膠彩大師劉耕谷紀念展」9/14至10/27於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A展出,這次展出的作品為劉耕谷各時期的代表作,共五十餘幅大型膠彩原創作品及三十餘幅系列作品。9/14舉行開幕式,眾賓雲集,出席的有台中市府文化局張大春局長、文化局施純福副局長、前總統府資政廖了以、成功大學歷史系蕭瓊瑞教授、文化大學美術系李錫佳教授、臺灣膠彩畫協會廖瑞芬理事長、台灣綠水畫會范素鑾理事長、東海大學美術系詹前裕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徐子涵助理教授、策展人賴慕芬、抽象畫藝評家紀向、日本形象畫會蔡孟玲會長、多位藝術家及劉耕谷夫人劉黃美惠,長女劉玲利與長子劉耀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LYGFscegM
台中市府文化局張大春局長表示,劉耕谷之所以能跨越八十年代臺灣盛行的當代藝術思潮,主要是由於他巧妙的將歷史和人文的融和。在他的新膠彩形式裡,總是讓人不自主的遊灠於浪漫的東方情調,並且形色變幻莫測,其中隱含西方現代主義的融通,他的風格中西合璧,古典中有浪漫的書寫,引領戰後當代臺灣膠彩邁向新的里程碑。
成功大學歷史系蕭瓊瑞教授表示,膠彩畫在繪畫史的發展已是非主流,但劉耕谷更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他脫離臺灣膠彩畫傳統講究熱帶色彩的自然多樣彩,他的風畫帶著深沉而具的人文性質,所以劉耕谷的畫在世界的膠彩界是具有相當的獨特性。
劉耕谷的長女劉玲利表示,父親早年有長達20年的時間從事布花設計,因具備獨特的藝術美感天份,很快成為臺灣布花設計的翹楚。但他未放棄當一名藝術家的夢想,一生倡導創新膠彩、創作巨型膠彩為其特色。有生之年共完成二十餘幅七公尺以上的膠彩巨構,並以創造從東方土地、歷史與時代的角度思考聞名於世,加上以膠彩結合中國古典詩詞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是戰後最具中西風格結合的膠彩畫家。他曾經說「藝術是一種天命,上天的交託,藝術家的一生應該為他的使命盡最大的力氣,負起歷史的使命,創造時代的特色,在作品中散發土地的情懷;作品是來獻給人生最大的安慰,所以,作品就是藝術家的化身,作品的精神就代表人所展現的價值。」父親選擇投身土地、關懷時代,決心以膠彩改革完成其一生志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TkpySuMbI
港區藝術中心表示,劉耕谷(1940-2006)是臺灣戰後最具改革性與開創性的膠彩藝術家,早期作品是從臺灣的鄉土寫實出發,結合土地歷史的情懷,一生創造幾個極重要時期,如新人文主義、鄉土寫實、複合影像等現代主義,而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1988年以歷史和人文為題材的世界最大膠彩壁畫《吾土笙歌》(12.6mx8.2m),其風格確立對臺灣人文土地的頌讚,對中國歷史和西方文化的結合,用東方色彩金箔卻表現出西方繪畫形式和氣魄,完美結合東西方人文情懷,該作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也可說是帶領臺灣膠彩走向新歷史高峰的代表力作。
【港區藝術中心】http://www.tcsac.gov.tw/
臺中市清水區忠貞路21號(04)2627-4568
RunNews台北報導
NBA饒舌大帝Damian Lillard進軍《聲林之王》
籃球場上絕殺之王 變身暖心導師加持
王者合作賽殘酷開打 魏如萱陷入兩難 崩潰求助:我真的卡住了
《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本周賽制是導師合作賽,還特別與NBA神級饒舌巨星Damian Lillard合作成為神秘嘉賓,特別指導4位具嘻哈風格的選手,他認真觀看選手演出並給予中肯建議,也狂讚選手「將歌曲融入不一樣的感覺,改編成自己的風格,很美好、有自信!非常棒!」
NBA拓荒者當家後衛Damian Lillard以充滿爆發力的強勁球風著名,除了在籃球場上大殺四方,還以藝名「Dame D.O.L.L.A」發行三張專輯,此次也以重量級導師神秘嘉賓身份參與電視節目《聲林之王2》錄影,為選手們進行賽前特訓,選手接收任務知道將與被譽為NBA最強饒舌天王 Damian Lillard合作,難掩興奮之情,直說:「太扯了,我的籃球鞋就是他的鞋!」面對夢寐以求的偶像,選手全力以赴使出渾身解數,只為求得導師青睞。
場上叱吒風雲的「絕殺之王」,場下成了暖心給予建議的指導老師,可愛的反差讓選手們受寵若驚,Damian Lillard認為每位表演風格都不同,即使聽不懂中文,也能感受到強大的能量,透過他們的肢體語言傳遞嘻哈精神。說起自己在聲林中代表的動物或植物,Damian Lillard霸氣表示:「我認為我自己是獅子,因為我會是森林之王!」饒舌巨星進軍聲林,會碰出什麼精彩火花呢?敬請鎖定本周五(11日)ETtoday《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
本集聲林之王導師合作賽,請到眾多大咖導師助陣,包含吳克群、岑寧兒、魏如萱、呂士軒及兩位首席導師林宥嘉與蕭敬騰。林宥嘉與選手尬舞,獲得一致好評反讓選手不知所措求老師「批評我一下」;另一組選手與岑寧兒演唱下載量破億神曲,在座導師雞皮疙瘩掉滿地,大讚這首歌一定會再紅一遍!呂士軒與選手熱力開唱,聲林野獸爆發,全場瘋狂SWAG;蕭敬騰被學員狂撩,兩人隔著不到一支麥克風的距離對視,令人心跳加速,也讓選手在舞台上真性情喊出:「爽啦」,精彩表現讓蕭敬騰給出破錶分數120分。選手也在賽後表示:「經過這首歌真正感受到自己自由了。」
另一組強強對決,令魏如萱陷入兩難,哭喊「我真的卡住了。」無助向在座導師求救,林宥嘉給建議:「如果你單身,就選那個;但現在已經是媽媽了,所以就選那個。」語畢全場一頭霧水,同樣為人父母的娃娃卻秒懂,瞬間做出選擇。究竟誰能順利出線,獲得與魏如萱夢幻共演的機會?本周五準時鎖定《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
8月23日起,《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每周五晚間9點於ETtoday新聞雲網站、Facebook、YouTube、App全平台播出(每周五晚間11點、周六晚間10點、周日中午12點重播),每周六晚間8點於中天綜合台播出,每周日晚間8點於台視播出,隔周日下午5點於ETtoday綜合台(MOD CH 315)播出;每周五晚間9點於大陸愛奇藝播出;馬來西亞每周五晚間9點於Astro Go、On Demand,每周六晚間6點於AEC、AEC HD頻道播出;新加坡每周五晚間9點於StarHub Go,周六晚間11點於都會台播岀;美洲美西時間周日下午5點於東森美洲新聞台播岀。另於每周五晚間8點半,ETtoday將播出《漿果告示牌》與您一同等待《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
RunNews台北報導
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孤獨症候群!
孤獨銀髮族激增 經營「四老」助正向互動關係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每七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其中高達三成者為獨居或老夫妻同住的銀髮族。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長期疏於關心長者,未適時給予身心支持照護,就可能讓「銀髮族孤獨症候群」找上門!
盼天倫之樂卻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銀髮族孤獨症候群」
75歲的楊奶奶(化名),半年前丈夫去世後從南部鄉下北上,與兒子一家三口住在同棟不同樓層的社區大樓,平日因兒子夫妻工作忙碌,便幫忙照顧一歲大的孫子,也天天煮好晚餐,等他們下班一起吃飯。初期兒子跟媳婦陪她用餐了幾次,後來就常以在公司吃過為由婉拒,接了孫子就走;假日想找人出遊,兒子一家三口也總是自己出門,加上與左右鄰居都不熟悉,楊奶奶經常獨自一人在家。
一個月前,楊奶奶開始出現心悸、喘不過氣來的症狀,至心臟科就診檢查卻找不出原因,到後來更出現失眠、食慾不振,還不時對人抱怨「自己只是被利用」、「都沒人要理我」的負面話語,原本溫和的脾氣也變得暴躁,兒子才趕緊帶她到精神科診所求助,經確診罹患了「銀髮族孤獨症候群」。
長期孤獨感累積 身心失調恐提高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機率
精神科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現代社會家庭結構改變,不少銀髮族必須面臨子女離家的孤獨感,若又加上伴侶去世、疾病纏身等影響,沒有家人陪伴關懷或對外的社交生活,就容易引發「銀髮族孤獨症候群」。不僅會產生憂鬱、焦慮、憤怒或睡眠障礙,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自傷、傷人行為。根據臨床研究顯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下,大腦也會分泌過多壓力賀爾蒙「可體松」,抑制免疫系統作用,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失智症的機率。
治療雙管齊下 經營「四老」有助正向互動關係
楊聰財醫師指出,「銀髮族孤獨症候群」的治療會先以藥物治療改善憂鬱、失眠等症狀,再透過負面情緒障礙指數評估,找出導致孤獨的成因,採取認知行為治療,紓緩患者負面情緒,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銀髮族要想真正遠離孤獨感,除了找到生活目標、培養興趣,也建議經營「四老」:老友、老伴、老狗與老本,以增進正向互動關係,或是參與社區活動、社區大學課程,結交同好朋友,讓生活更豐富有趣。
重視銀髮族身心健康 定期關懷問候避免引發身心問題
「孤獨已是這世界的顯學」,從英國設置「孤獨大臣」、印度成立「幸福部」就能窺見,銀髮族身心健康已然是全球關注重點。楊聰財醫師提醒,為人子女者應時時關懷家中長輩,即便沒有住在一起,也可透過電話、視訊交流問候,更要隨時留意長輩的身心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像是情緒低落、拒絕外出或找不出病因的症狀,長達2~4週以上時,就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避免延誤治療引發更嚴重的身心問題。
(台北訊)今年秋冬澎湖很熱鬧,澎湖縣政府推出「戀戀海味•澎湖美食假期」及「蒙面體驗旅遊」,10/5日在台北交通部觀光局旅遊服務中心召開記者,介紹活動內容,更邀請今年澎湖秋冬美食代言人吳秉承出席,現場也準備了一些澎湖道地小點心,期望透過在地鮮食美味、獨特島嶼景緻、傳統菊島文化,讓準備來澎湖暢遊的民眾有一趟耳目一新的秋冬假期。
澎湖縣政府推出「戀戀海味•澎湖美食假期」及「蒙面體驗旅遊」活動,由澎湖副縣長許智富(左五)及活動代言人吳秉承及貴賓一同出席。邀請民眾來澎湖秋冬遊。
澎湖縣政府旅遊處表示,澎湖擁有獨特海島風情及多樣美食,特別海鮮料理是獨占鰲頭,因澎湖海水鹹度 高,因此海鮮特別鮮美,此外地方上也有許多特色小點,期望透過本活動的舉辦,用最親近庶民生活食的方式,推展澎湖觀光旅遊,擴展澎湖海島美食品牌能見度,另外也為宣揚澎湖傳統蒙面文化並結合綠色旅遊概念,規劃「蒙面迎風嬉遊趣」活動,邀請大家秋冬來澎湖走走逛逛,漫遊菊島。
澎湖副縣長許智富出席活動,邀請民眾秋冬季節也可來澎湖遊玩,品嘗道地海鮮美食。
這次「戀戀海味‧澎湖美食假期」規劃六大行銷主軸,「菊島好食光」好食護照集章活動自10月10日至隔年1月31日民眾可依護照索驥吃遍澎湖經典店家,集滿戳章即可參加抽獎,獎項包含電動機車、台澎機票、五星級旅館豪華客房、精美澎湖在地伴手禮等,獎項總市價超過百萬;此外還有「澎湖故事菜」於10月10日至12月31日辦理「呷菜聽故事,打卡送好禮」活動,「美食主題旅遊」訂於10月10日至12月31日辦理揪團來澎賞味遊活動,11月及12月則分別帶來「土魠魚創意料理競賽」、「土魠魚宴競賽」,最後則是12月7日登場的「作伙來呷辦桌」,10月15日起開放民眾認桌。
澎湖秋冬美食代言人吳秉承出席活動,介紹了澎湖道地美食及海鮮食材烹煮技巧。
「蒙面迎風嬉遊趣」结合西遊記的故事文創包裝湖西鄉南寮村農漁村文化特色景點外,特別將澎湖吉祥物融入蒙面主題情境創意尋寶,展現獨具”風”味的澎湖專屬文化特色,目前活動報名正式起跑,於11月1日至明年1月12日每周五、日9:30及13:30前來體驗,內容規劃多條尋寶路線,更打造「菊島蒙面風車牆」,預計十月下旬裝置完成,營造澎湖拍照打卡新秘境,讓遊客及民眾有更多體驗澎湖農村文化特色。
誠摯邀請大家,來澎湖享受澎湖秋冬美食假期,迎風嬉遊賣「蒙」,體驗澎湖之美! 相關活動詳情請上澎湖美食推廣計畫網站(https://tastypenghu.com/penghufood) 及「蒙面迎風嬉遊趣」網站(https://www.gopenghu.com/)查詢。
(澎湖訊)夏天甫過,迎接即將到來的秋冬季,澎湖縣政府推出「戀戀海味•澎湖美食假期」,9/10日在澎澄飯店召開記者會暨說明會,介紹活動六大主軸︰包含「菊島好食光」美食護照、「澎湖故事菜」、「美食主題旅遊」、「土魠魚創意料理競賽」、「土魠魚宴競賽」以及「作伙來呷辦桌」等活動,希冀透過在地鮮食美味、獨特島嶼景緻,讓準備來澎湖暢遊的民眾有一趟耳目一新的秋冬假期。
澎湖縣政府拚觀光,推出「戀戀海味.澎湖美食假期」活動,邀請民眾走訪澎湖品美食。
本次記者會受觀光旅遊及美食餐飲業者熱烈響應與支持,現場除了有精彩的開場表演之外,更安排澎湖縣長賴峰偉與活動代言人吳秉承主廚一起登台亮相推廣澎湖在地的特色美食。現場由吳秉承主廚展現精緻烹調功力烹煮一道澎湖傳統美味菜餚:酸菜炒中卷,並安排精彩上菜秀,誘人香氣讓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動,滿心期待活動中將帶領遊客品嚐的更多澎湖美味。
澎湖縣政府旅遊處表示,澎湖具有特殊的人文歷史、海島風情及多項特色美食,期望透過本活動的舉辦,用最親近庶民生活食的方式,推展澎湖觀光旅遊,擴展澎湖海島美食品牌能見度,讓各地喜愛澎湖的人,都能感受澎湖獨有的海島風情與戀戀海味!
這次活動規劃六大行銷主軸,其中「菊島好食光」為好食護照集章活動,9月10日至9月31日招募澎湖店家加入,10月10日至隔年1月31日民眾可依護照索驥吃遍澎湖經典店家,集滿戳章即可參加抽獎;此外,9月10日起也將迎來「澎湖故事菜」及「美食主題旅遊」兩項活動,「澎湖故事菜」為鼓勵店家進行餐點包裝形塑,9月10日 至9月31日對具代表性之澎湖故事菜店家徵件。
澎湖縣政府拚觀光,推出「戀戀海味.澎湖美食假期」活動,(左起)縣長賴峰偉、知名主廚吳秉承、副議長陳雙全、旅遊處長陳美齡等,10日同台宣傳,邀請民眾走訪澎湖品美食。
10月10日至12月31日辦理「呷菜聽故事,打卡送好禮」活動,「美食主題旅遊」則是為獎勵旅行社結合本活動推出創意美食主題遊程,共推澎湖特色旅遊,吸引更多海內外旅客至澎湖體驗主題旅遊,訂於9月10日至9月31日進行遊程徵件,10月10日至12月31日辦理揪團來澎賞味遊活動,11月及12月則分別帶來「土魠魚創意料理競賽」、「土魠魚宴競賽」以及「作伙來呷辦桌」等精彩活動。誠摯邀請大家,來澎湖享受澎湖秋冬美食假期,體驗澎湖之美! 相關活動,詳情請上澎湖美食推廣計畫網站(https://tastypenghu.com/penghufood) 查詢。(澎湖縣政府旅遊處廣告)
(雲林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智慧農業計畫已近四年的時間,迄今在多項產業研發節能省工機械設備,並導入物聯網(IoT)、資通訊技術(ICT)等多項科技,減輕農民勞動力負擔,提供更有效率的農場經營管理模式。9月26日該會假農業試驗所花卉研究中心舉辦「智慧農業蘭花產業亮點觀摩會」,希望經由導入省工機具、節能設備,提升蘭花經營之管理效率。
此次展現亮點為農業試驗所及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共同改良研發之「自動澆水機」、「自動換盆機」、「環境紀錄器」等設備,為了改善台灣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及降低生產人力成本、增加作業效率及節能省水,透過蘭花亮點觀摩活動讓蘭花業者實地瞭解省工機具的應用情形,提供更多元輕鬆省力的方式進行蘭花栽培管理,藉此提升產業智能化發展。
自動換盆機及自動澆水機有效節能省工
農試所表示,蘭花栽培過程中最耗費人力的植栽換盆與澆水作業,透過研發改良的「自動換盆機」以機器代替人工換盆,將水苔緊實包覆植株根系並自動套入盆內,解決耗工費力作業及人工壓實水苔所產生的手部職業傷害,介質包覆的緊實與整齊度也提高,機器換盆也比傳統人工換盆速度快約2倍以上。「軌道搬運架」,可節省溫室中植株移床搬運時間,並減少植株葉片受傷機會。
結合搬運軌道之「單臂式澆水機」可程式設定自動在不同植床間移動澆水,並提供不同澆水量及移動速度,提高澆水效率。此外,在水資源和能源日益缺乏的時代,省水亦是提升產業效能的重點之一。經計畫合作執行單位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改良之「自動澆水機」可以單向出水馬達之設計,由控制器根據馬達旁之雷射反射高低判斷植株位置自動給水,可減少25%用水量,以自動澆水機的澆水的時間,比人工澆水效率提高8倍。
數據化管理提高溫室栽培管理效益
除了導入自動化省工機具改善農村勞動力不足之問題外,農試所研發之「環境紀錄器」模組化系統可隨時紀錄溫室微氣候變化,透過通用標準協議及軟體運算,將溫度、濕度、照度、土壤導電度等各項資料產生圖形化數據,並將資訊即時上傳雲端,以物聯網及資通訊技術連接溫室微氣候感測器,可隨時觀測紀錄並調節控管溫室,經讓管理者不需在蘭園,透過手機即可隨時檢視調整作物栽培管理及溫室控制策略。
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說明,本次觀摩會除了讓蘭花業者瞭解國內研發的自動化省工機具設備與環境紀錄數據化管理之效益外,期能藉此推廣給更多蘭園,引領業者投入產業應用,用更精準智慧化、科學化、自動化的栽培管理作業模式,提升整體蘭園經營效能並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