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20週年 「中寮媽祖婆」潘維剛力振災區

王儒哲/南投報導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7.3規模強震,劇烈搖晃102秒,重創台灣的921大地震,是台灣自二戰後傷亡損失最慘重的自然災害,這場浩劫也激起全國面對重大災情的凝聚力,高達340億的民間善款,以及各項救災工程,不斷湧入中寮,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回顧這段救災歷史,前立委潘維剛特地回到中寮,拜訪當時的中寮鄉永平村村長吳銘寬。看著老照片及重建資料,吳銘寬表示,時任台北市立委的潘維剛,跌破眾人眼鏡,南下至中寮投身救災,不僅在救災分配資源中擔任重要角色,更在之後中寮重建的道路上給予極為重要的協助。

1999年9月22日在中央救災指揮中心的潘維剛,看著各界善款、物資不斷湧入,睡袋、帳篷、棺材等物資卻無法進入災區,讓她當下決定前往災區現場。潘維剛回憶,當時中寮鄉是921大地震全台傷亡人數及房舍毀損數比率最高的鄉鎮,高達82%的房屋倒塌,急需救災資源,不能讓資源耗盡卻沒有任何效率,一定要讓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得到即時幫助。

潘維剛毅然決然地來到中寮。沿路所見除了倒塌的房屋,陣陣屍臭味撲鼻而來,哭聲更是不絕於耳。潘維剛連忙找了當時的中寮鄉永平村村長吳銘寬,卻發現村長也束手無策,沒有人經歷過這麼大的災難,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危機該怎麼度過。

當時與潘維剛一同下中寮勘災的喻肇青教授以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經驗為例,強烈建議一定要蓋組合屋。因此,潘維剛尋求了當時的中寮鄉永平村村長吳銘寬幫忙,村長說服13位地主將荒廢的農地捐了出來,開始了搭建組合屋,後來,幸得佛光山的星雲大師伸出援手,在了解災民需求後,決定與潘維剛合作興建一百戶的組合屋,成為後來的「永平佛光村」。

另外,她堅持要在村中開創「公共服務區」,當時啟用由星雲大師題字寫了「奮起中寮」的紀念碑。在公共服務區內,提供幼兒服務的托兒所、兒童圖書室、及長者休閒場域的老人文康中心、提供宗教服務及心靈滿足的佛光園,皆由各方企業團體僑社個別認養捐贈。從重建、陪伴、到重新站起,潘維剛也與智邦科技規劃了「幫災民找工作」、年節圍爐陪伴失親災民、並幫中寮農民安排了一千六百位買家每月認購水果。感念潘維剛的中寮人,甚至給了她一個「中寮媽祖婆」的稱號。

中市府舉辦富強大臺中論壇 盧市長攜手產官學 共同打造臺中宜居城市

(台中訊)為接軌國際、打造宜居城市,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昨(18)日在裕元花園酒店舉辦「富強大臺中產業」論壇,由臺中市長盧秀燕率經濟發展局長張峯源、民政局長吳世瑋、社會局長彭懷真及衛生局長曾梓展等局處首長出席與談,論壇亦特別邀請到手工具公會游祥鎮榮譽理事長、巨大機械溫絮如幕僚長、上銀科技蔡惠卿總經理,萬和宮蕭清杰董事長及靜宜大學郭俊巖院長等產學界重要人士與談,現場吸引超過350位民眾參加。

臺中市長盧秀燕18日出席臺中市政府主辦的「富強大臺中產業」產業論壇,強調以「前店、後廠、自由港」三大策略,為台中拚經濟。(圖_臺中市政府/提供)

盧市長致詞表示,自就任以來,即積極接軌國際城市,不斷透過各項機會招商,並向世界各國推廣臺中,如今年1月份單日往返香港成功外銷14噸茂谷柑、3萬支優質花卉;2月初利用春節假期舉辦台商春節聯誼會,吸引數百台商參加,創造投資臺中商機;3月份由令狐榮達副市長率團前往褔建省及浙江省進行城市交流,積極行銷2020台灣燈會;7月份令狐副市長也率團訪問澳洲及美國4座城市推動城市外交以行銷臺中;9月親自率團前往英國及荷蘭進行27項市政考察,並與荷蘭烏特勒支市、阿梅爾市簽署國際交流合作備忘錄,推動城市行銷。在市府積極對外拓展下,目前也陸續有許多航班也都復航、開航,例如今年6月份臺中-昆明直飛定期航班、7月臺中-青島復航、10月份臺中-日本鳥取等,持續有好消息傳出,臺中市對外的通路越來越多,對臺中市民經商或旅遊都越來越便利。

盧市長強調目前推動振興臺中經濟發展政策,落實「前店、後廠、自由港」的富強城市經濟藍圖。「前店」將強化臺中市展銷能力,如興建水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各種展覽活動,今年暑假舉辦首屆臺中購物節、明年成功爭取主辦2020台灣燈會及第23屆世界蘭花會議等;「後廠」透過技術整合、產業升級、智慧製造等產業政策,提升臺中眾多成熟產業聚落的技術能量;「自由港」則是藉由法規鬆綁,市府各級單位落實「輕稅簡政」目標,讓體制鬆綁,用法令創富,如此才可協助工商業界發展。

經發局長張峯源表示,臺中市已是全臺灣第二大城,並成為中部主要核心都市,為中彰投苗雲嘉等六縣市超過615萬的人口提供廣大消費市場商機,無論製造業、服務業或各級產業都具有極大吸引力及發展性,不僅最適合居住、也是最適合企業投資的地方。優異的基本條件是吸引企業投資的重要指標,臺中市今年已舉辦首屆臺中購物節,明年也會繼續辦理此項活動,希望全市一起來拚經濟,並邀請全國民眾到臺中消費,讓人進來、貨銷出去,促進活水經濟。另外,市府今年底到明年初還會推出一連串節慶活動,包括耶誕節、跨年、元旦、2020台灣燈會、元宵等,吸引人潮來臺中,帶動經濟發展。

有賴於產業發展蓬勃、就業機會增加、環境友善等因素。臺中市在人口增加的同時,須照顧高齡及幼童的福利,社會局彭懷真局長表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市府在高齡政策上推動敬老愛心卡、長青學苑、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今年7月1日正式恢復老人健保等多項的福利服務措施,在托育政策上提出托育升級紅不讓的幼兒照顧措施;衛生局曾梓展局長表示,本市刻正積極推動長照ABC計畫,目前全市服務據點至8月底已經達1,142家,全國最多;民政局吳世瑋局長表示,經濟發展不能缺乏宗教元素,本局刻正推動中英日語籤詩及推動「團拜一炷香」、「環保禮炮車」、「紙錢集中燒」、「LED燈具取代傳統燈泡」等節能減碳措施,兼顧宗教特色及環境保護。

市府表示,在兼顧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兼顧社會福利及綠色宗教等多元文化,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建構本市成為老少都顧好、年輕人沒煩惱,讓臺中市為樂活宜居社福力及富強創新經濟力的幸福城市。

乳癌患者告白:「寧死也不做化療」 拖了三年癌細胞骨、肝轉移 憂治療影響生活品質!如何破解停經前晚期乳癌婦女六大心境? 美最新發布:停經前乳癌使用CDK4/6抑制劑,降低三成死亡率

RunNews台北報導

乳癌患者告白:「寧死也不做化療」 拖了三年癌細胞骨、肝轉移  

憂治療影響生活品質!如何破解停經前晚期乳癌婦女六大心境?

美最新發布:停經前乳癌使用CDK4/6抑制劑,降低三成死亡率

 

根據國健署2018年的癌症登記報告[1]顯示,全體乳癌患者中,50歲以下診斷出乳癌比例約為34.4%,相當於每三位乳癌患者就有一位是停經前的年輕乳癌患者,遠高於美國的19%,其中又有5.2%的女性處於乳癌第四期,即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乳癌對女性的威脅甚鉅,尤其是停經前乳癌婦女,往往擔心治療所帶來的疲憊與不適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家庭或是工作等等,因此遲遲不願面對疾病。然而,若停經前乳癌婦女延宕療程,惡化速度將更甚於更年期乳癌患者,不可不慎!

治療好負擔?乳癌婦女六大心境憂生活被改變

臨床上一名45歲單身婦女,三年前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卻因為無法面對化學治療可能造成的不適症狀,以及化學治療可能伴隨的牙齒毀損之副作用,而拒絕進行化學治療。果然,三年後出現癌細胞骨頭以及肝轉移的現象;可惜的是,比起忍受治療帶來的痛苦,她反而更坦然接受死亡的到來。

貴賓合影(左起台灣乳房醫學會曾令民理事長、台灣乳房醫學會陳芳銘秘書長)

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陳芳銘指出罹患乳癌的婦女,生活嚴重受到影響,且國內停經前婦女比例高。停經前女性正處人生與事業的巔峰,得知罹病噩耗時總千頭萬緒,煩惱無法陪伴孩子成長、擔憂工作無法繼續等,面對死亡威脅,心中的擔憂更難以估量,因此,這「六大心境」將成為停經前乳癌婦女治療時沈重的負擔——

  1. 情緒與心理課題:恐懼、悲傷、擔憂、絕望,也無法決定與控制自我形象的改變。
  2. 身體症狀和功能問題:疾病帶來的疼痛、倦怠、功能障礙、身心症狀、失能等,讓生活帶來許多無力感。
  3. 家庭和人際關係:因為生病無法陪伴家人、照顧子女,對社會角色功能感到惶惑,讓患者對身邊的人產生疏離。
  4. 財務、工作緊繃:罹癌可能影響工作表現,使社會責任和職場壓力增加,造成患者依存關係轉弱。
  5. 自我和心靈課題:在面對死生之時,往往讓人哀傷絕望。有些患者會尋求心靈上的慰藉,甚至求助於宗教與哲會的力量以面對難關。
  6. 醫療照護系統困難:若醫療體系在實務面沒有針對個人調整方針,造成時間不足、缺乏人情味,甚至問診時出現過多的專業術語,也會讓患者產生更多孤立無援的挫敗感。

面對這些困難,使得停經前乳癌女性在心境上轉趨悲觀。在身心靈皆處於脆弱的情況下,治療品質也容易受到影響,若病患能夠維持原來的生活樣態,則在家庭、工作甚至財務上的壓力就能得以減輕,如此才有力量與勇氣能夠積極地面對疾病。陳芳銘秘書長呼籲,國內醫療資源豐富、治療方式多元,不論是停經前乳癌婦女或是更年期乳癌婦女,應及早就醫與治療才是首要策略,與醫療團隊良好溝通,皆能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停經前晚期乳癌女性別畏懼就醫 研究指出:CDK4/6抑制劑助降低3成死亡率

台灣乳房醫學會曾令民理事長提到,值得注意的是,停經前乳癌女性相較於年長女性,更容易診斷出嚴重的腫瘤型態以及淋巴結轉移,而若真的有乳癌轉移或復發的跡象,千萬不可輕忽。過去治療晚期乳癌的副作用,使得許多婦女拒絕療程,或是因不了解治療方式,而延誤黃金治療期。舉例來說,化療後的嚴重病態感,使患者對生活感到消極無力,像上述提及之停經前乳癌婦女,寧可病情惡化、轉移也不願接受化療。

又或是乳癌患者中的最大群族——荷爾蒙受體為陽性的患者須持續使用荷爾蒙治療,在停經前晚期乳癌甚至得摘除卵巢,雙管齊下完全阻斷雌性荷爾蒙的產生,進而達到打擊荷爾蒙陽性乳癌細胞的目的。但摘除卵巢在心理方面會加深乳癌女性的身體殘缺感,在身體方面更是直接進入停經狀態;嚴重失眠、情緒不穩、性器官不適等副作用會讓病患身體及心靈更是飽受煎熬。所幸今(10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度會議中為停經前晚期乳癌患者捎來福音,CDK4/6抑制劑搭配停經針以及荷爾蒙藥物,能大幅延長晚期乳癌病患存活時間、延緩進入化療的時間,也降低近3成死亡率[2],且副作用低,不僅省下施打化療時必須常跑醫院並忍受嚴重副作用的負擔,還能夠保有原來的生活品質。另外,停經針可暫時性抑制卵巢功能,相比於卵巢全切除,兩者不僅治療效果相當,停經針的使用更可以避免病患產生身體殘缺感與立即停經的不適感。

乳癌非絕症!醫界籲及早治療、勇敢抗癌

台灣乳房醫學會曾令民理事長陳芳銘秘書長共同呼籲婦女千萬別再因為害怕或擔憂、不敢就醫而耽誤治療;現代醫療進步、治療方式多元,癌症並非絕症,及早諮詢專業醫生建議,乳癌治療有望。此外,平時也要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養成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20歲以後的女性應定期自我檢查,45-69歲婦女應每兩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有家族病史者則可提早至40歲開始。醫療團隊也會提供全面性的服務,其中包含身心靈的照顧,例如希望小站、癌症資源中心,甚至連結到社會資源,一同為所有乳癌鬥士努力。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2018年台灣癌症登記年報。取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69&pid=10227

[2] Im, Seock-Ah,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Ribocicli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搶麥生存戰開打 殘酷30秒定生死! ETtoday《聲林2》收視率連三週破1 昔日戰友變敵人!賽制喪盡天良 誰能倖存? ETtoday《聲林之王2》YouTube累積觀看突破250萬

RunNews台北報導

搶麥生存戰開打 殘酷30秒定生死!

ETtoday《聲林2》收視率連週破

昔日戰友變敵人!賽制喪盡天良 誰能倖存?

ETtoday《聲林之王2》YouTube累積觀看突破250

全球華人選秀節目ETtoday《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13日播出第四集「傳說中的泥沼」,選擇同一首歌的選手,各自清唱30秒,爭奪完整演出機會!選手使出渾身解數,有的改編歌曲加入自創RAP,有的自編舞蹈搭配歌曲,就是為了在30秒清唱得到導師青睞,成功奪麥!此賽制被選手列為最害怕賽制前三名,更有選手直批賽制喪盡天良。緊張刺激的環節也讓收視連三周破1,YouTube第四集首播最高在線人數逼近5萬人,平均觀看時間近30分鐘。目前前四集在YouTube累積觀看次數已突破250萬,討論熱度持續延燒。15日台視播出第四集也交出極佳收視成績,25-49歲平均收視高達1.02,創下播出以來最高收視!隨著越來越刺激的賽制,ETtoday《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將再次震撼華語樂壇!

本集舞魅組由「白鼬」曾薀帆、「老虎」李艾薇、「猴子」陳守恩出戰,清唱《SWEET DREAMS》爭奪完整演出機會。陳守恩融合本身風格,帶來層次豐富的搖滾版本;辣台妹曾薀帆以女鬼造型令人眼睛一亮,逼得蕭敬騰後退五步。最終由李艾薇搶麥成功,火熱開唱炸翻舞台,將自己改編的RAP融進歌曲毫無違和,也讓導師們瘋狂鼓掌,信更激動大吼:「冠軍啦!這才是比賽的態度啊!」新科金曲歌王LEO王也大讚:「你很像在台上一直發光,我眼睛都睜不開了!真的太帥了!」

另一組以小敵大的亮點組合是「馬來西亞萌鼠」法蒂瑪諾雅對上「台灣黑熊」陳瑽,兩人演唱《未接來電》各有特色,最終林宥嘉毫不猶豫選擇陳瑽,神速給金麥,陳瑽忘我演唱完畢,老蕭與信默契建議:「平穩地唱,自然就好。」

 

本集共有7位選手搶麥成功,12位落入待定區,成功晉級選手分別是韋喆、陳瑽、王翊丞、呂評逵、黃蝶香、張芮僑、李艾薇。搶麥生存戰下半場,下周戰火持續燃燒!高手過招,究竟誰能在可怕的賽制下倖存?誰又能征服導師的耳朵搶得金麥?敬請鎖定每周五晚上9點ETtoday新聞雲《聲林之王2聲境傳奇》!

 

ETtoday《聲林之王2》2019年8月23日起,每周五晚間9點於ETtoday新聞雲網站、Facebook、YouTube、App全平台播出(每周五晚間11點、周六晚間10點、周日中午12點重播),每周六晚間8點中天綜合台播出,每周日晚間8點台視播出;每周五晚間9點於大陸愛奇藝播出。馬來西亞每周五晚間9點在Astro Go、On Demand,每周六晚間6點於AEC、AEC HD頻道播出。新加坡於每周五晚間9點於StarHub Go 播岀。美西時間周日下午5點東森美洲新聞台播岀。

臉部雕塑 複合式微整療法成新趨勢 打造教育平台 美容醫學醫學會辦學術研討會

RunNews台北報導

臉部雕塑 複合式微整療法成新趨勢

打造教育平台 美容醫學醫學會辦學術研討會

圖:美醫會舉辦第24次秋季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介紹國際最新美容醫學趨勢吸引近千位醫師參加

打造美容醫學教育平台 美醫會舉辦學術研討會

近二、三十年來微整形美容在全世界廣受民眾喜愛,比傳統的手術美容成長更加快速,全球美容產業包括醫美、商業美容及美容美妝產品,市場規模一年約達台幣6兆元以上,其中美容醫學產值就佔5000億元台幣以上。台灣自1999年引進肉毒桿菌素、2003年引進玻尿酸用於臉部注射後,美容醫學產業開始蓬勃發展,技術水準在亞洲更是名列前茅,收費也僅有韓國的一半左右,然而,國際醫療產值及知名度卻不如韓國、新加坡及泰國,顯見台灣美容醫學產業仍有極大成長空間。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自1994年成立以來,以教育訓練為主要任務,為提供國內有志於美容醫學之醫師完善的教育平台,二十多年來舉辦過無數次國際及國內的學術研討會。於2004年起更固定舉辦雷射光電、微整型、外科美容及抗衰老教育訓練課程,透過醫師間的技術交流,提升國內美容醫學專業能力。日前所舉辦的第24次秋季美容醫學學術研討會,特別介紹國際最新美容醫學趨勢,如複合式微整型治療、新型光電儀器拉皮回春、細胞療法等,吸引近千位醫師參加。

圖:美醫會致力打造美容醫學教育平台提升國內美容醫學相關從業人員專業能力

台灣美容醫學產業經營遇瓶頸 提高專業醫療品質才能突破困境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曾漢棋表示,台灣美容醫學市場在2012年時達到成熟期之高峰,從2013年就逐漸衰退,以台北市為例,最近幾年醫美診所家數減少四成以上,許多醫美診所都遇到經營困境,所幸新產品及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加上熟齡抗老化熱潮持續,愛美人士對於美容醫學療程仍有龐大需求,台灣的美容醫學仍有光明的未來。

 

臉部雕塑 複合式微整療法成新趨勢

美容醫學醫學會教育暨學術委員會外科美容組召委鄧守成醫師表示,人體臉部老化時,會有二個現象:一是皮膚鬆弛及皮膚質地粗糙、色素斑產生;二是體積流失,包括:顏面骨骼萎縮、脂肪組織流失及位移、皮膚膠原蛋白減少、臉部逐漸失去年輕時的飽滿光澤,出現夫妻宮、蘋果肌凹陷、淚溝及臉頰下垂,臉部輪廓由圓弧形變成方形或有稜角,治療方向需朝著同步改善鬆弛及體積流失。而複合式微整形療法,於改善鬆弛方面可以用電波、音波拉提及埋線法,體積流失則可以填充玻尿酸、膠原蛋白或是膠原蛋白增生刺激物等。

 

鄧守成醫師補充,臉上除了靜態紋及凹陷外,還有隨著表情產生的動態皺紋,建議搭配肉毒桿菌的合併治療,可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現在肉毒桿菌素不再侷限於上半臉部表情肌注射,也拓展到更細緻的眉型調整、皺鼻紋修飾甚至打造微笑曲線,包括降嘴角肌和鼻翼上唇提肌注射,去除臉上負面表情,達到全臉造型效果。

 

美容醫學機構品質認證 提升病患保障

曾漢棋理事長表示,美容醫學醫學會為了提升美容醫學醫療品質,培訓對象除了醫師外,目前也積極培育護理師及美容師,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美容醫學專業水準。本次研討會上,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石崇良司長特別說明有關特管辦法適用範圍、執行細節,以及最新出爐的美容醫學品質認證辦法,期望能夠攜手創造完善的美容醫學環境及求診者滿意度。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 力推潛力藝術家 得獎者作品巡迴展出

RunNews新竹報導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
力推潛力藝術家 得獎者作品巡迴展出

 

圖:「璞玉發光」頒獎與開幕式得獎者大合照。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今(7)日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舉辦「108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頒獎暨開幕式,祝賀得獎者也鼓勵現場出席的藝術工作者繼續創作。今年獎項錄取「璞玉獎」5位與入選7位,共12位得獎者,現場邀請到藝術家林欽賢、連建興、孫翼華、呂燕卿、李登勝與李錫佳擔任頒獎嘉賓,也為後輩得獎者鼓勵。除了頒獎典禮外,主辦單位在典禮結束後接續安排「畫廊媒合會」,將現場最新出爐的得獎藝術家介紹給臺灣指標性的8家藝術畫廊。

圖:評審林欽賢(右)與璞玉獎得主潘文凱合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從98年「典藏藝術行銷美學-拍賣中港溪風情」行銷活動起步,99年更名為「璞玉發光」,「璞玉發光」走過了10個年頭,今年調整競賽方式,初選共101位創作者參賽,決選從36位入圍者中評審出5位「璞玉獎」與7位入選得獎者。「璞玉獎」由李惠琪、林煥嘉、潘文凱、沈賞音、吳政翰獲得,每位可得獎金10萬元,並參與作品巡迴展覽,期間亦規劃工作坊、畫廊媒合會及推薦得獎者參與2020年「臺北新藝術博覽會」,期望讓具有未來性之潛力藝術家能擁有更多展露鋒芒的機會!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表示,「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期許能如其名,為臺灣這塊土地發掘有潛力的藝術璞玉,讓他們有機會嶄露頭角綻放光芒。今年特別規劃畫廊媒合會也是期望經由畫廊與創作者面對面的機會,讓創作者進一步瞭解藝術市場的商業操作,由專業畫廊經理人說明藝術作品商轉的細節和選件要素,也提高作品露出與行銷的可能性。

「璞玉獎」5位得獎者的30件作品首站在中正紀念堂展至9月15日,9月20日至10月12日移師新竹藤藝廊,10月17日至11月3日最終站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相關活動資訊及典禮花絮可至「璞玉發光」活動官網(https://artlight.nhclac.gov.tw/content_30.html)和「璞玉發光」FB官方粉絲團查詢。

術後服藥變男聲?停藥害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 輕忽長期用藥恐不孕或癌化

RunNews台北報導

術後服藥變男聲?停藥害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  輕忽長期用藥恐不孕或癌化

 

嚇!妙齡女術後服藥變男聲? 自行停藥引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對不少育齡女性而言,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聞之色變的可怕疾病,不僅造成難忍的疼痛,還可能導致不孕或惡化為癌症,影響生活甚鉅。有位28歲的上班族陳小姐(化名),三年前因劇烈經痛就醫,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雙側卵巢各長出約10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雖藉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但術後使用傳統雄性素藥物約三個月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嗓音竟變得像男人一樣低沉,嚇得她立刻停藥。

 

過了一年半後,子宮內膜異位症再度復發,常常經痛到無法上班,才趕緊就醫治療。醫師考量陳小姐還有生育需求,建議採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由於較無過去藥物的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讓她擺脫疼痛困擾,工作也相當順利並達成升遷的夢想。

子宮內膜異位症高復發率  輕忽長期治療恐惡化為癌症

    收治陳小姐的成大醫院一般婦產科主任鄭雅敏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發生於卵巢、輸卵管及骨盆腔腹膜,引起經痛、性交痛或骨盆腔疼痛等症狀,也有少數會跑到肺部,產生氣胸、咳血。根據報告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大約有0.72%的機率轉變成卵巢癌,對女性造成莫大的健康威脅,提醒女性朋友千萬別輕忽!

 

    鄭雅敏醫師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分為藥物及手術治療,醫師會依照患者的狀況、症狀進行評估,並參照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分級,制定適合的治療策略。無論採哪一種方式,患者都應該有接受長期治療的觀念,避免復發影響生活品質。以手術治療為例,雖然在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後,可緩解疼痛與阻止惡化,但若輕忽術後搭配長期藥物治療或是自行亂停藥,在兩年內有20%或五年內有50%的復發危機,其高復發率不容小覷。

長期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  降低復發有利未來生育

    成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孟興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旦復發,疼痛的煎熬將再次纏身,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來說,還可能承受反覆手術傷害卵巢、未來不孕之苦。要想避免難以挽回的遺憾,選擇適合長期治療的藥物就相當重要,像是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雄性素或停經針劑藥物的副作用,患者也較願意持續用藥,若暫時沒有懷孕需要,可以長期使用不必停藥,有效降低復發率;若近期有生育計劃者,也可先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抑制病症,以利未來順利懷孕。

 

    吳孟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是育齡女性的大敵,有家族史、體重過輕及情緒容易緊張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痛或腹瀉等症狀,都應主動就醫檢查,與醫師共同依循「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討論出最適宜且符合自身需求的長期治療方式。接受治療後,必須維持每三個月一次回診追蹤,防止疾病復發或惡化,讓人生不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影響生活品質。

ETtoday新聞雲《聲林之王2》 高手在民間爭奪最終席次 艾怡良被逼哭?警察「沒有明天的演唱」震懾全場 美女母獅地位不保!林宥嘉虧挑戰者:你看她沒有嗎?

RunNews台北報導

ETtoday新聞雲《聲林之王2》 高手在民間爭奪最終席次

艾怡良被逼哭?警察「沒有明天的演唱」震懾全場

美女母獅地位不保!林宥嘉虧挑戰者:你看她沒有嗎?

 

★【聲林之王2】EP3預告 忠義警犬出擊 粗獷嗓音驚艷全場!|蕭敬騰 林宥嘉 艾怡良 周湯豪 劉隽 Lulu Jungle Voice 2

 

全球華人選秀節目ETtoday新聞雲《聲林之王2》6日播出第三集「狩獵季節」,來自各行各業的19位素人選手,包括警察、老師、空姐與廚師,早已摩拳擦掌虎視眈眈準備應戰。首次擔任飛行導師的艾怡良,被擔任警察的選手柯政宏感動,忍不住眼眶泛淚。

★ 【聲林之王2】EP3預告素人猛獸進攻 無差別狩獵火藥味超濃!|蕭敬騰 林宥嘉 艾怡良 周湯豪 劉隽 Lulu Jungle Voice 2

 

第三集邀來金曲歌后艾怡良擔任飛行導師,她期待看選手在舞台上,藉由腎上腺素激發對音樂的熱情展現。首席導師林宥嘉表示,艾怡良是位很認真創作的老師,很期待她與參賽者們的音樂交流;蕭敬騰:「相信她的經驗能帶給學員非常好的指導。」本集除了艾怡良外,還有人氣歌手周湯豪及舞蹈界翹楚劉隽,導師們擁有各自領域的豐富經驗、對音樂獨到見解與要求,選手如何通過導師嚴苛審視?將成為參賽者將不斷面對的難題。

首位挑戰選手是來自竹東高中17歲的學生「大象」陳思綾,二話不說直接點名挑戰百老匯舞台劇演員「母獅子」張芮僑,讓所有導師驚訝不已。林宥嘉更開玩笑說:「你是看她沒有嗎?」陳思綾直回:「反正我才17歲,初生之犢不畏虎。」她表示就算她PK失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陳思綾直率的勇氣,讓導師們佩服。

另一位受矚目的選手,「杜賓犬」柯政宏目前在士林分局擔任警察,一出場直接點名挑戰黑人選手韋喆,直接撂話:「雖然我們是素人,但我們不吃素!」殺氣十足,讓韋喆驚嚇地表示,緊張到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柯政宏演唱汪峰的《春天里》,以宏亮的嗓音擄獲導師們的心。飛行導師艾怡良表示:「你唱這首歌,它表達的事情很重!是一個你該負起的責任,所以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人格才能駕馭起這種不顧一切、沒有明天般的歌唱,感受到從你身體裡散發的能量,一直到你唱出聲音,如此一氣呵成,真的很讓人感動!我要好好謝謝你。」

本季年紀最小的選手除了來自馬來西亞的法蒂瑪若亞還有台灣的11歲小妹妹夏天,選擇「美人魚」安雨晨PK,她自彈自唱徐佳瑩的《出口》,勇氣十足,讓飛行導師周湯豪與主持人Lulu給了她大大的擁抱與鼓勵。艾怡良鼓勵夏天:「妳現在很勇敢的啟發自己,讓自己站在這舞台唱歌,請妳無論到二十、三十、四十都要記得這股動力。」

 

每位素人選手面具看似和善,卻來勢洶洶暗藏驚人實力,連主持人Lulu都小心警告即將被PK的練習生們,「這輪賽制相當血腥,你們可要小心囉!」素人PK練習生時表現令人無比驚艷,讓艾怡良喊出OMG,林宥嘉聽了陶醉不已,蕭敬騰與周湯豪兩人甚至互閃票,誰都不願當最終決定者。第一輪賽制最終有13位名額可敗部復活、重返聲林,眼看名額有限,待定區的選手們誰將榮耀歸林呢?誰又將在這座聲林中躲過各項挑戰,順利晉級?值得期待!敬請鎖定每周五晚上9點ETtoday新聞雲《聲林之王2》!

 

ETtoday《聲林之王2》2019年8月23日起,每周五晚間9點於ETtoday新聞雲網站、Facebook、YouTube、App全平台播出(週五2300、週六2200、週日1200),每周六晚間8點中天綜合台播出,每周日晚間8點台視播出;每周五晚間9點於大陸愛奇藝播出。馬來西亞每周五晚間9點在Astro Go、On Demand,每周六晚間6點於AEC、AEC HD頻道播出。新加坡於每周五晚間9點於StarHub Go 播岀。美西時間周日下午5點東森美洲新聞台播岀。

★ 照片來源: 量子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