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棟[生命行者的獨白]個展9/19-10/7大墩文化中心[藝廊二]@RUN新聞

【RUN新聞-記者吳富正、吳宥憲/2020.09.19.台中報導】

 投入藝術創作長達27年的台中書記官聯誼會創會長黃文棟9/19至10/7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生命行者的獨白」個展,共展出80件作品,包括60幅畫作、20件立體雕塑。作品從寫實、寫意、抽象、到東方哲學思惟,極簡主義的禪畫,與觀眾互動的裝置藝術,作品多元極具創意。

 9/19正式開展,包括台中市文化局張大春局長、前總統府資政廖了以、前文化部政務次長林金田、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唐光義庭長、台中地方法院江錫麟院長等法界先進與台灣中部美術協會廖本生理事長、國際雕塑家洪易、華巍藝術新聞創辦人賴慕芬、西川淑敏老師、黃文棟的啟蒙老師蔡日興皆到現場給予最大的祝福。

 活動開場由陳守信老師帶來古琴演奏,神笛公主吳佳蓁帶來一首陽明春曉,而壓軸黃文棟更將專研20多年易筋經,結合藝術、音樂及禪宗內功心法,表演一場藝術與武術交流的身心靈饗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1U6b9soweE

■黃文棟的易筋經心語

拳指之間的變化 分寸之間的掌握 剛柔之間的拿捏

任督兩脈的轉換 大小周天的運行

 華巍藝術新聞賴慕芬總監表示,黃文棟初中時期因旁廳法院開庭,立定進入法庭體系工作的志向,從最基層工作一路苦讀考上書記官,卻因不眠不休的苦讀種下病灶,幾次瀕臨死亡困境後開始修身養性,從事藝術工作與學習易筋經;黃文棟分享本次展覽主體「生命行者的獨白」,意謂在九歲失怙,四處漂泊寄人籬下,辛苦完成學業、努力向上考上書記官卻又罹患癱瘓重病的曲折一生,70歲古稀之年,努力揮灑生命行者的藝術蘊含。

 黃文棟秉持形而上東方人文哲學藝術思惟,兼具理性與感性、藝術與武術內功心法,雙修的生命行者。曾在生命的盡頭徘徊,了悟了生命的無常;一九九三年一場致命的全身癱瘓,在家人愛旳陪伴下,走過了死亡的幽谷,在藝術的薰陶下找到心靈的故鄉,而易筋經的修煉更是找到了生命的能量,打開了靈魂的窗口,激發了潛藏內在深處的能量,極致的體驗了生命不可思議的潛能。

 

 黃文棟27年來武術、藝術的修鍊人生,開啓了「黃一」生命的另一個春天,;藝術創作和易筋經的教授已然成了「黃一」生活的元素、生命的代名詞。70歲起,黃文棟舉辦藝術創作巡迴展,2019年1月從彰化地方法院藝廊開始出發,曉明女中慈善義賣、南京美術館、美國、新加坡,最終站回到大墩文化中心。

“七十”意謂生命的重生,本其空性冀望從新虛心學習,如生命的修行者般,在人生和藝術成長的路上,領悟生命的靈性智慧,發現、認識真實的自我,期許「自我真性始终如一」。

◎黃文棟(黃一)簡介

 黃文棟九歲失怙,四處漂泊寄人籬下,度過不知明夕宿何地之坎坷童年;年輕時,歷經辦公室吐血休克、全身癱瘓,老天對其恩賜「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各種能量的磨練和考驗。

 20幾年前公務人員協會法尚未立法前,在威嚴體制下如何突破困境與外在環境的壓力,數度帶領同仁至立法院召開公聽會,替同仁爭取「存在的尊嚴」;打破“朝庭有人好做官”的官僚主義,建立全國司法機關唯一的公平人事調動制度,及書記官聯誼會;更在被稱為藝術沙漠的司法機關,首創藝術櫥窗,引起全國司法機關爭相仿效;為同仁身心健康,數度辦理「走向陽光嬴得健康、互相關懷活得精彩」之大型戶外親子彩繪風箏等活動。

 突破「早期逆境經驗」的陰霾於退休遲暮之年,忘卻疾病纏身不知老之將至,身兼數職到處敎授讓自己更加健康快樂,使「六十幾身體可像六年级」的易筋經養生功法;將年邁父母對子女的負擔,轉化成“讓你的存在使子女感到快樂,讓你的存在使他們充满希望。

 黃文棟現擔任台中市墨海藝術協會理事長、台灣小鎭美術館藝術總監,在藝術領域悠遊自得,帶領藝術家走向國際,為台灣藝術家建構一個可供發揮的國際舞台,而持續的努力。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http://www.dadun.culture.taichung.gov.tw/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FBhttps://www.facebook.com/dadunculture/

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04)2372-7311

展綠科技 讓「用電管理」變聰明

RunNews綜合報導

今夏頻傳跳電、限電危機,民眾節能意識高漲,展綠科技自2014年創業至今,從智慧家庭市場出發,切入物聯網創新應用,打造綠能智慧電表及智慧用電管理系統後,也應用在工業及商業市場上,在國內外都有成果,甚至成為半導體業者聯電及世界百家先進等知名大廠與企業合作夥伴。

 

展綠科技的願景是讓全球所有的設備用電可視化,以簡單、經濟、低風險的方案,不需要額外施工,就可不費吹灰之力輕鬆管理電量,解決傳統用電管理最大的「痛點」高成本與安裝複雜等問題,主打後裝市場,在不需停機斷電的條件下,即可快速大量安裝,達到全方位監控全方位管理,隨時找出所有設備潛藏的問題,可說是一直都在「用電管理」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展綠科技主要提供的服務有,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販售、用電健康檢查以及雲端AI監測訂閱等服務,已大幅度解決目前市面上節能減碳推廣的窘境,以最經濟實惠、最簡易的方法,來達到全球用電管理,進而實現節能減碳的目的。展綠科技/提供

 

工作歷練相當豐富的展綠科技執行長吳仁作表示,「用電管理」超前部署是必要的課題。看到未來的趨勢,決定把構想化為實際,透過創新型的輕巧、極簡安裝、具價格競爭優勢的條件下,順利實現微智慧電網的服務,貢獻在中大型企業用戶如工廠、飯店與機房等用電量大、場域複雜以及小型住商如餐飲業與社區大樓等,長期為用電管理苦無對策的對象,有效找出潛藏用電異常與過熱的公安疑慮及吃電怪獸等問題,展綠科技透過持續不間斷監測數據分析,協助客戶達到節電、用電安全以及預測性的維護,讓所有設備可持續保持在最佳效能運作的狀態。

展綠科技「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能做到業界唯一「持續性不間斷蒐集資訊」,可持續量測設備一段時間,讓設備問題無所遁形。展綠科技/提供

 

家中電費總是破錶? 冷氣、冰箱、微波爐、電熱水器等百百種家電中,您知道家中「吃電怪獸」是誰嗎? 掛上展綠科技的智慧鉤錶,馬上就能揪出電費暴增元兇,且對症下藥,精準用電,省下額外冤枉電費。展綠科技今年推出「智慧型用電工具包」,屬輕量型工具包,內含資料接受器、電流指示器(無線羅氏線圈電流)以及智慧鉤錶,可說是電機技師的好幫手,可隨時監測電器設備與線路的即時用電數據,持續蒐集資料不間斷,小至手機、冷氣、冰箱,大至工廠的大型機具,不需用電、體積小,可即時管理電線狀況、偵測過熱風險,透過連線,可將數據資料傳至手機及雲端網站,更可透過即時通訊軟體隨時接到各式通知。

展綠科技「智慧型用電工具包」有分大中小型,使用軟管型態,比起市售電表安裝上較不受空間所影響,加上最大量測數值可達3000安培。展綠科技/提供

 

 

「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與傳統工具三用電表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它可持續測量電量不間斷,持續性蒐集資料,並找出電器淺藏的問題。吳仁作舉例來說,有時白天水電技師在現場量測時,並無任何問題,直到半夜才發生問題,要經過長期觀察持續不間斷,才能看出「用電」問題所在,吳仁作甚至還開玩笑說「就像人一樣,需要長期觀察才可看得出來」。「智慧型用電工具包」能做到業界唯一「持續性不間斷蒐集資訊」,可持續量測設備一段時間,讓設備問題無所遁形,解決了傳統工具僅能現場幾秒鐘的量測,十分不易找出潛藏問題,然後再做後續的數據分析。該公司還有一個案例,基隆花園社區某棟大樓跳電跳得很厲害,社區大樓管委會長期找水電技師來都無法找出問題所在,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找到了展綠科技,「持續測量」後分析數據,最後不但順利解決問題,甚至推薦給其他社區使用。

 

「智慧型用電工具包」有分大中小型,其中又包含電池型以及插座型兩種,在設計部分,採使用軟管型態,比起市售電表安裝上較不受空間所影響,加上最大量測數值可達3000安培,不論電線或銅排都能安裝,透過無線傳輸,在近端可使用手機APP看到即時電流,也可透過閘道器將資料上傳至雲端網站,平台會將數值整合為三相電流,除了能觀看即時電流外,也能存取歷史資料供使用者查看及下載,方便使用者管理。

 

根據消防署統計,電器是引發火警傷亡最大的原因,其中電器走火或老舊電線更是致命原因,如何預防此類悲劇發生? 若請外面的電工技師到府,不但費時甚至還需要剪斷家裡電線重整,除了用電管理外,展綠科技也推出「用電健康檢查服務」。該服務能馬上幫找出潛藏用電安全,不需要停機斷電,安裝快,拆得也快,約莫一個小時內就能搞定,還不會破壞家裡的線路,安全守護您與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不少使用者好評與推薦。

 

現為展綠科技相當重要的成長期,後續將更積極尋求合作對象及訂單,擴大營運規模,今年更會加速國際市場布局,除東南亞市場,更要擴大至歐洲及美國市場,將產品和技術推向全世界。

 

官網

響應世界紫斑周! 皮膚出現紫斑、瘀青別大意 體內恐出血

RunNews台北報導

響應世界紫斑周! 皮膚出現紫斑、瘀青別大意 體內恐出血

藝人Selina任家萱跟50位血液科醫師齊健走!以生命經驗鼓勵ITP病友 勇敢面對困境

病友會與諾華攜手合作 拍攝3位真實患者故事演繹生命不凡

圖說:血液腫瘤科醫師攜手Selina任家萱與ITP病友一起健走,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勇敢面對

輕輕一碰就瘀青,以為被家暴?月經來時大出血,血量大到需要每兩小時換成人紙尿布?上廁所大號一用力,就會腦出血?這些其實都是紫斑症病友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但民眾對於紫斑症認知並不高,以為是其他疾病,因此,中華民國紫斑症病友會與台灣諾華為了提高民眾的疾病意識,於世界紫斑周舉行《紫願X友你同行》ITP健走活動,除了邀請藝人Selina擔任衛教大使拍攝影片及出席健走活動之外,也邀請將近50位血液科醫師共同健走,希望透過各界力量,呼籲紫斑症病友「因為不凡,選擇勇敢」,要穩定持續治療、接受自己的不凡之處擁抱夢想。

圖說:左起為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ITP衛教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又被稱為紫斑症)的好發族群為年輕女性,也有部分是18歲以下的孩童,在成人的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有 1.6 至 3.9 人發生,而兒童的發生率為每 10 萬人就有 1.1 至 5.8人。[1]正常的血小板數值為15萬-40萬/ul之間,ITP患者嚴重時會掉到2萬/ul以下,可能導致致命的腦出血[2]。周文堅理事長形容ITP是「突然闖進生命裡」的疾病,正因為來得措手不及,打亂生活的節奏,導致許多患者在確診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感到徬徨。

    中華民國紫斑症病友會理事陳佳美提到,紫斑症(ITP)病友因為容易瘀青、體內出血,影響工作與人際社交關係,例如月經來血流不止而頻頻跑廁所換衛生棉,被主管認為工作偷懶而被資遣;ITP孩童容易瘀青,在求學期間與同學相處需要更多協助,才不會容易被排擠;而疾病除了造成病友們身體的不適之外,心理上也更需要支持協助,才不會因為「害怕」而蜷縮在家裡,這也就是今年特別舉辦ITP健走的原因,希望鼓勵患者可以走出家門,勇敢與人相處;更希望讓病友們相信,自己能夠再勇敢往前一大步,呼應到「因為不凡,選擇勇敢」的宗旨。

    目前台灣有超過3000位ITP患者[3],有些患者出現症狀卻不知求診管道,深陷其苦,因此包括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銘崇、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等50位血液科醫師特地彼此互相號召,共同參與健走活動,並且在活動中花費更多時間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狀況,進一步了解ITP患者所面臨的處境,鼓勵病友「勇敢我+1」;活動中也規劃了互動關卡,讓大眾了解疾病的常見症狀與嚴重性,。關卡包括以棒球九宮格的方式讓民眾答題ITP的常見症狀與求診管道,同時也規劃血小板5萬大作戰的遊戲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穩定達到血小板>5萬的目標,放心追求夢想。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說明,ITP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會讓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攻擊血小板,除了阻礙血小板的生成,也加速破壞的速度,造成血液中血小板含量過低,導致內出血,皮膚上出現的紫斑、瘀青即是一種警示,除此之外,流鼻血、牙齦出血、月經異常出血、嚴重異常的腸胃道出血等也都是常見症狀,須提高警覺心,若有發現上述病兆,務必盡快到血液科就診。

    雖然疾病難纏,但所幸目前有多元的治療選擇,當患者的血小板數值能穩定的在5萬以上,就有機會能夠從事想做的活動,不再受到疾病的限制。在過去,類固醇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但因僅能治標,加上肥胖、血糖上升、骨質疏鬆等的副作用常讓患者望之卻步。目前的治療新趨勢是以血小板生成素治療,邱宗傑補充,血小板生成素能在骨髓中製造更多血小板,當患者血管受傷時,能和血液中凝集因子合作,及時幫助止血,讓患者減少紫斑跟瘀青、血小板穩定[4],提升生活品質。但部分患者也需留意頭痛、疲倦、嘔吐等副作用。

    ITP衛教大使任家萱Selina也在現場以自身故事分享「勇敢是沒有選擇性的」,Selina表示,雖然火吻跟生病剎那聽是不一樣的兩件事,但在心靈層面上卻都回歸到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必須「面對它,因為害怕會讓人躲在原地」,從一開始了解到ITP的患者因為生理上的痛苦而影響到心靈的限制,就想起當時燒傷復健的自己,每天也萬分痛苦,曾經也有很多負面的念頭,但轉念很重要。她鼓勵ITP病友「有時候生命不同的際遇,反而會讓我們遇到更勇敢的自己」。在今年的ITP形象影片中可以看到在不同年紀的患者即使遭遇不同的困境,仍積極擁抱夢想的樣子,我想這就是演繹出「因為不凡,選擇勇敢」最好的詮釋。

<ITP形象影片>

影片大綱:影片內容改編自三位真實患者故事,大部分的ITP患者都遭遇過血流不止的痛苦,有人因為類固醇的肥胖副作用被惡意攻擊,有孩童純粹想感受跳舞的快樂,卻因為疾病影響了心靈的限制不敢前進,心境的轉換加上積極治療雙管齊下,患者終究可以放心地擁抱那些熱愛的事物,好比登山、熱舞或是做一頓飯與家人感受美好時刻。

中華民國紫斑症病友會盼以此影片鼓勵患者相信自己能夠「因為不凡,選擇勇敢」。

[1] 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流行病學及臨床表徴,施銘洋醫師,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 https://www.tarbd.com.tw/post/2020_tarbd_studygroup_itp_epidemiology_clinical_manifestations

[2]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基層醫學 第23卷第四期

[3] 2020健保資料庫資料

[4] 高醫血庫主任劉大智副教授(90年6月)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9006/4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