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ews台北報導
癌症治療持久戰 最新調查:營養介入後九成癌友療程不中斷
40%癌友因惡病質而死亡 喝足營養超前部屬遠離惡病質
微笑加倍 營養補充黃金比例三大關鍵 低醣、優脂、高蛋白
圖說:研究顯示,有50_癌症病人會有惡病質症狀,惡病質會讓病人營養狀況變差,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08年國人十大死因[1],癌症位居榜首連續38年,光是去年就奪走5萬多條人命,人人聞癌色變,也因此成為國人最擔心罹患的疾病;整體罹癌人數不斷向上攀升,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2],癌症新發人數為11萬1,684人,癌症時鐘又再度撥快,平均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比105年的4分58秒一口氣快轉了16秒,再次刷新「癌症時鐘」的紀錄,而其中大腸癌蟬聯12年十大癌症之首,不容小覷。
臨床顯示:每5位癌友就有1人因營養不良而喪命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表示,營養不良是癌症病患會面臨的嚴重問題,其中與治療副作用有關,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多樣,包括手術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不同的治療可能遭遇不同的副作用,例如疲倦、噁心、嘔吐、拉肚子、便秘、胃口不好、嘴破、口腔潰瘍等,進而影響癌友進食情形,甚至無法進食,產生營養缺乏的狀況,更可能導致後續治療無法順利進行。
王輝明理事長進一步表示,癌細胞會造成身體機能失衡,身體的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肌肉量不斷分解,人就不斷消瘦下去,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約80%癌症病患都曾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臨床中每5人就有1個癌症患者是死於營養不良非癌症本身[3],此外,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顯示,有50%癌症病人會有惡病質症狀,惡病質會讓病人營養狀況變差,其中有近40%的患者因惡病質而死亡。因此除了鼓勵癌友盡量多吃富含營養的食物,在癌症成為慢性病化的趨勢,病友與家人需要一起做好良好照護,正確補充癌症專用營養補充品,讓抗癌之路得到更有力支持。
癌友不可不知 營養介入數據大公開!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糠榮誠秘書長指出,癌症治療的效果與病患的營養介入密不可分,因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分解,導致異常的代謝、能量及營養素過度消耗等,加上患者因接受治療會產生食慾不佳副作用,如未及時補充營養,導致營養不良,不僅體重下降、體力不支,更可能影響治療耐受度,嚴重恐無法繼續進行治療。
一項針對癌症患者的營養介入調查,與全台共45家醫院合作,共計近200位癌友參與,分別在參與營養介入計畫時及介入後訪談;本研究目的是針對癌症患者在計劃期間內,一天使用兩瓶癌症專用營養補充品後的評估,題目分為:1、體重是否有增加。2、食慾是否有增加。3、活動力是否有增加。4、生活品質是否有增加。5、治療期間療程日期是否維持原訂計畫。追蹤期間醫護人員也會給予癌友許多營養衛教相關資訊,營養支持計畫持續追蹤8週後,其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癌症患者體重增加、食慾增加,超過8成癌症患者活動力增加與生活品質獲得改善,更有超過9成的癌症患者,因為有完整營養支持,可以維持療程計畫,讓抗癌療程不中斷,可見積極補充正確營養是掌握抗癌致勝關鍵。
圖說:醫師呼籲,營養補充黃金比例三大關鍵-低醣、優脂、高蛋白
營養補充黃金比例三大關鍵 低醣、優脂、高蛋白
糠榮誠秘書長指出,癌症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營養介入,且介入的時機也非常重要,癌症患者是否能順利度過抗癌期間,就是有沒有正確的補充營養,因此透過治療前後的營養狀態評估,擬定自身所需要的營養需求策略非常重要,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為了癌症患者量身訂製的癌症配方營養補充品,其中最重要的三大關鍵就是低醣、優脂、高蛋白,癌細胞的熱量來源都是從醣類(碳水化合物)來的,碳水化合物建議攝取佔總熱量來源的30%~40%,且多數癌症患者,常有高血糖的問題,主因是癌症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影響胰島素功能,故不建議攝取過多的醣類。
同時癌細胞會釋放一些促炎細胞因子及腫瘤因子,使脂肪、蛋白質消失,造成癌症患者肌肉萎縮,因此建議攝取優脂及高蛋白才能協助組織再生及避免營養不良的情形發生,像是脂肪的部分建議攝取佔總熱量來源30%~50% ,其中深海魚油EPA是屬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具有抑制、降低發炎反應產生。糠榮誠秘書長強調,照顧癌友的過程中發現,手術或化放療造成的食慾不振也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兇手,因此營養補充不能馬虎,日常持續性的營養介入,可讓治療過程順利,幫助癌症患者打造更強韌的後盾。
積極面對 勇敢治療 讓癌友腸保健康
王輝明榮譽理事長呼籲,對於癌症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更重要的是「預防它」,癌友要注意惡病質的症狀,體重減輕超過百分之十,或一個月內體重減輕百分之五,加上BMI 小於20 就要注意惡病質現象,要趕緊癌症營養的介入。糠榮誠秘書長指出,大腸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方式,目前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5年存活率皆可超過9成。蔡伊真個管師也指出,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早發現與治療才是腸保健康之道。
「營養支持三大關鍵」小檔案
說明 | · 低醣:癌細胞消耗醣類的效率較高,維持低醣可以減低癌細胞針對葡萄糖所生成的乳酸,減少患者體內的發炎反應。
· 優脂:脂肪為癌症患者運用效率最高的營養素,提升優質脂肪攝取量,以防止體重變輕,攝取足夠的深海魚油EPA亦能抗發炎及幫助術後復原。 · 高蛋白:補充蛋白質可幫助減少癌症患者肌肉耗損,幫助組織再生、傷口癒合及組織重建 |
[1] 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https://www.mohw.gov.tw/cp-16-54482-1.html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癌症登記報告
[3] Nadya Kagansky, Yitshal Berner, Nira Koren-Morag, Luiza Perelman, Hilla Knobler, Shmuel Levy, Poor nutritional habits are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in very old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82, Issue 4, October 2005, Pages 784–791, https://doi.org/10.1093/ajcn/82.4.784
【附件一】營養介入數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