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日在桃園市龍潭區粮䜓蔬食創意料理辦理「105年度客家餐廳授證暨成果分享會」,由市長鄭文燦頒授19家通過輔導認證業者「桃園市客家美食認證優質餐廳」的標章,並發表了《好客之都IV-桃園盡好食》刊物,內容介紹今天發表的19家餐廳,讓民眾可以按圖索驥,享用由市府推薦的桃園客家美食餐廳。
鄭市長表示,這次19家認證優質餐廳各有特色,今年更選出四家客家蔬食餐廳在其中,也讓民眾體驗不同的客家蔬食風味。客家人常利用在地食材,包括鵝肉、福菜、醃製福菜、竹筍、焢肉;近年由於國人飲食改變偏清淡,客家菜也一改過去多油、多鹽的印象,近幾年來客家料理經過改良及創新,搭配蔬食入菜,配合各種佐料,形成新的菜系,例如配菜上可配合不同食材當成佐料,如同韓國泡菜、泰國菜,客家菜也可介紹到全球各地。
桃園是全臺客家人口數最多的縣市,且市府客家事務局成立以來積極從藝文活動、客語扎根及產業推廣等多方面推展客家文化,而客家美食在客家文化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今年客家局以蔬食養生為主軸,與客家美食結合,藉此改善大家對客家傳統料理「油鹹香」之觀念,朝向現代輕飲食的走向發展,且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從菜色改良、環境改善、人力培訓等面向,提升桃園市客家餐廳的競爭力。
客家局蔣絜安局長指出,今年客家餐廳輔導計畫,是從蔬食養生料理作為出發點,除鼓勵先前輔導認證的餐廳,朝現代養生概念發展,並讓蔬食餐廳加入客家元素,例如:桔醬、福菜及醃蘿蔔等客家常見的食材,加入素食料理中,展現出濃濃的客家味,讓大家改變對客家料理的傳統印象。
105年度客家餐廳整合行銷計畫,由市府團隊及產學三方共同合作,除進行現地訪視外,也徵詢業者意見,開設菜色研發、行銷規劃與食品衛生等課程,從菜色調整、環境改善到增添客家元素等多方面提升桃園客家餐廳形象。另,本計畫與南亞技術學院合作,開發4道客家創意料理,並技術移轉予店家,讓業者有不同思維,使菜色多樣化、口味現代化,讓客家料理在各式料理中凸顯其獨特風味,希望消費者在享用客家美食之餘也能吃得健康,吃到濃厚的客家風味。